搜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办于2005年4月,是一所以国有投资为主体,同时吸纳部分社会力量和民营资金,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综合艺术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原名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从原来的复旦大学...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正常
公司全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曾用名:-
法人代表:周斌
成立时间:2005-05-11 注册资本:5000万
信用代码:52310000774782210E
参保人数:-
注册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2200号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1-67823033,021-67823034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18所参照
学校排名
18名 校友会民办Ⅲ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相关学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林业学校合并升格组建,地处全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建校89年以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万余名,涌现了一批农业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和劳动模范,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县(区、局)长,被誉为地方县(区、局)长培养的“摇篮”。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梯队,是国家首批示范院校、陕西省一流学院、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双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明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确立了“以农为本、扎根陕西、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和“德技并修、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为陕西乃至全国农林水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南校区、西校区、北校区和滨河校区),占地3069亩,校舍建筑面积70.4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14.8亿元,图书134.3万册,电子图书97万册。现有教职工1252名,三级以上教授11人、副高以上职称401名,硕士以上教师96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6%。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劳动模范3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团队2个,教育部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及委员1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25人,行业教学名师27人,陕西青年杰出人才3人,陕西省特殊贡献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7人,陕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2名,陕西省科技特派员37人。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药物与化工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动物工程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课教学部等16个教学院部。开设农、林、水、建、理、工、管、经8大专业类群68个专业及方向,4个本科联办专业,有2个国家级、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是全国唯一农林水牧专业最为齐全的职业院校。 学校坚持“德技并修、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8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主编“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36种,获首届国家教材奖2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9项,省赛金奖43项;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国赛获奖400多项,其中一等奖35项。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基地220个,校外实训基地171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提升校企合作与科研服务水平。依托“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和“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两大平台,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20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31个县区签定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建立14个企业(产业)学院,搭建了院士工作室2个,成立陕西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研究院、小麦研究所、蜂产业研究院、北方草莓产业研发中心等“2院2室7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成立“教授+”“博士+”工作室38个,组建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38个,校政、校企共建校外产学研基地29个,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等省部级科技平台4个;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0项,获国省级科研推广成果奖32项,培育小麦、花椒、菊花、观赏桃、无花果、草莓、食用菌等新品种40项,培育的“武农”系列小麦优良品种在黄淮海流域累计推广9000余万亩,促进农民增收65亿元。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作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成员单位,招收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东盟等国家留学生,承担了上合国家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培训任务;建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几内亚水利工程学院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古利斯坦国立大学现代农业学院2个海外分校;成立哈萨克斯坦“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乌兹别克斯坦“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共同培养国际农业、水利类技术人才。 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举校一致、戮力同心,以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杨职力量”,奋力谱写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大学”新篇章。 (数据更新至2023年10月) 主要荣誉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重点建设的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示范校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全国科教兴村计划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全国水利优质高职院校 ◇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健康学校 ◇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高校学籍管理先进单位 ◇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试点院校 ◇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贡献50强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强 ◇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 ◇全国宏志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陕西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 ◇陕西省文明校园 ◇陕西省平安校园 ◇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陕西省十佳诚信办学示范单位 ◇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陕西省“高本对接,联合办学”试点院校 ◇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陕西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先进学校 ◇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山市技师学院一体化管理,坐落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唐山曹妃甸。唐山市政府投资22亿元,代建“生态型、数字化、开放型、国际化”的新校园,占地面积1644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 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河北省唐山市高级技校和唐山职工大学陶瓷分校,培养具有大专学历、高级职业资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0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需求和发展的观点看职教,以顽强和创新的精神办职教”的办学理念,秉承“负重奋进、执着创新”的办学精神,坚持“植根曹妃甸、服务新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办学定位,相继整合兼并托管15个企业及学校,形成了“前校后厂、产学一体;贴近区域、开放办学”的特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上省级重点技校、国家重点技校、河北省高级技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河北省示范高职院校、国家优秀骨干(示范)高职院校七个台阶,现在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河北省“双高”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数字校园实验校和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学院被评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河北省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院现有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管理工程、汽车工程、建筑化工、艺术设计、信息工程和学前教育8个系,开设46个专业,建有动车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港口物流、工业机器人等央财支持国家重点专业11个。目前在校生近1.7万人。学院建有1个国家发改委公共实训中心、5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6个国家行业企业培训中心,建有河北省高职唯一的示范院士工作站,建有快速制造应用技术等2个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学院与联想、西门子、中车等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工业机器人、动车组检修技术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建有1个国家职业教育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有海外留学硕博高层次人才70余人,国务院及省政府特贴专家、省管专家、省市教学名师、省二、三层次人才和市十佳教师40多名。 学院牵头组建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集团内有联想、西门子、中车、三友、唐山港等大型企业60多家,有爱尔兰、德国、美国等国教育机构参加。集团化办学模式被新华网报道誉为“唐山模式”。学院是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陶瓷设计与工艺、工业机器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多方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现代学徒制“唐山样本”。 学院与瑞士、爱尔兰、德国、美国、俄罗斯、新加坡等21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与爱尔兰、美国、瑞士等院校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陶瓷设计与工艺等专业。现有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等留学生40多名。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5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北选拔赛等获一等奖多项。毕业生涌现出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贴专家、河北技术状元、国家和省陶瓷艺术大师等。 学院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教社理事长,河北省委书记、副省长、教育部副部长和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来院考察调研,对办学优势和特色给予肯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网等媒体对学院办学成果进行了多次报道。集团化办学、中高职衔接、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等成果在全国职业教育相关大会及国际会议上典型交流。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获奖单位 l 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l 中国合唱协会合唱基地 l 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孵化基地 l 江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l 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批教育改革试点高校 l 江西省高等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院校 l 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l 江西省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l 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l 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等级学校 l 江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l 江西省优秀学院 l 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坐落于英雄城南昌,始建于1984年,201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首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5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立为江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办学近4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施“健全人格+复合知识+实践能力”的三元育人校本理念,铸就了“追求卓越、众志成城”的校园精神,确定了“近知、近仁、近勇”的校训,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逐步培育了“人文求善、学术求真、艺术求美、诗意求品”的校园文化风格。 学校拥有110.56万平方米的山水园林化校园,馆藏纸质图书168.67万册,电子图书146.76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719人,教职工1209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金牌教师等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3个,专任教师硕博占比83.35%。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特色发展,构建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干,艺、教、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现设有人工智能学院、软件与区块链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商务学院、财经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光华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共14个教学单位(部)。招生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项,省级一流课程(含精品课程、线上优质课)1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国家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南昌市重点实验室1个。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标准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与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用友集团等企业共建了阿里巴巴数字贸易产业学院、华为鲲鹏产业学院、大族激光3D打印产业学院、用友新道数字财经产业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与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口帮扶”合作;与英国基尔大学合作举办“大数据与会计学”“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专业。 学校遵循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坚持内涵式高质量特色发展。多年来通过实施“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工程、专业集群建设工程、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工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工程”等六大质量工程,培育并形成了学校办学的“三大特色”,一是大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和“教师养德修为”的“双养工程”,实行师生同修共融,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为立德树人构建了有效渠道和有力抓手;二是秉持“健全人格+复合知识+实践能力”的“三元育人”校本理念,积极建设“三院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协同育人;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育人渠道的协同互补,追求学生学习产出和自由全面的发展。 办学至今,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逾16万名各类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以其鲜明的育人特色和突出的办学成绩先后荣获“南昌市文明单位”“江西省优秀学院”“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2018年学校团委被团中央评选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21年学校获批为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近三年来,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奖项806项,其中国家级75项。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九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前身是河南省商业干部学校(1950年创建于开封市学院门街)和河南省商业学校(1960年创建于郑州市节俭街),1990年两校在郑州市农业路36号合署办公;2001年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河南财经学院)联合办学;2004年独立升格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2019年6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8月,成为河南省“双高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动“六大工程”,建设“文明经贸”“和谐经贸”“美丽经贸”“智慧经贸”“优质经贸”“幸福经贸”,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等荣誉称号百余项;获批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河南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单位等。 学校分布式办学布局包括龙子湖主校区、农业路校区、白杨路校区,占地847.8亩,建筑面积43.9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58号,现设有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智能财经学院、商务学院、管理学院、外语旅游学院、物联网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工程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化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养成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产教融合推广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代教育信息中心、体育教学部、图书馆等8个教辅部门。学校立足职教改革“三个转变”,坚持“四个面向、四个紧盯”,强化“校内外一切资源都是教学资源”共识,确立“立足龙子湖、拥抱智慧岛、服务大中原”发展路径,一带一路产业学院校区设在郑州航空港区和南阳保税区,食品产业学院校区设在郑州航空港区,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校区设在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鲲鹏产业学院、正保科技审计学院规范运行;卓越众创空间、校园大职场、龙子湖商圈相映成辉。另设有河南省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1个,中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3个,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合举办应用型本科专业3个。目前在校生23000余人,年终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培养和高质量招生实现良性循环。 针对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学校以“突出商科、非商融商”为办学特色,开设专业注重“厚基强技、数智赋能”,形成了以商科类专业为主,经、管、工、文、艺多科类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高起点开办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旅游大类、交通运输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10大类专业,高标准建设10大专业群(会计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金融管理专业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物联网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群、视觉传播设计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高质量发展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13个省级特色示范或骨干专业。高起点建设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孵化中心、数字经济共享人才孵化中心、鸿蒙智能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实体化运作带动实训基地整体跃升,以数字化改造引领所有专业转型发展,以逻辑班方式组建方向班和工坊班引领相关专业做大做强。 学校突出专业技术岗位的技术含量、学术水平,突出有组织、应用性科研,拥有一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会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管理学(会计)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电子商务教学团队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另有省级教学团队9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现有教授33名,副高级职称160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职教专家8人、中原名师2人、省教学名师2人、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2人。 学校硬件设施完备、教学实训条件优越,空调、电梯实现教室和宿舍全覆盖。拥有功能齐全的综合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阶梯教室等;建有计算机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网、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中心等现代化设施等。学校动态优化调整实训室整体结构和功能布局,先后成立创新创业仿真综合实训中心、河南省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分园、信息技术校企合作专业实训中心、财经校企共享实训中心、物联网技术实训中心、BIM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多模态外语实训中心、数智化财务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慧商业协同育人中心、茶文化活动中心、鲲鹏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18个高水平实训中心,建设了涵盖学校所有专业的现代化实训室134间。现有国家级企业运营管理创新协同中心、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牵头组建了河南省财经商贸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河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职业教育集团、河南新一代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省文化创意职业教育集团。卓越众创空间获评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郑州市众创空间、河南省众创空间和高校众创空间。智慧型、研究型图书馆建筑面积4.1万m²,设有阅览座位5200余个,藏书100余万册,数据库20个;开展“送书到师”“藏书于生”“耕读杯讲座”等系列服务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突破,构建了全媒体时代阅读推广新策略,增强了数据的开放性,提升了服务平台的灵活性,丰富了文化育人的新内涵,彰显了“文化茶歇”的新特色。 学校以“人在干、数在转、领导看、专家赞”为目标,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师生服务一网通办、学校治理一网通管、办学数据一网通享”,推动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打造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环境、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平台、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手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方便快捷的校园生活条件。拥有全省面积最大、工位最多的理实一体教室,寓智慧管、智慧教、智慧学、智慧评于一体的全省一流智慧教学楼。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先、就业导向、技能立身”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三精四型”人才为目标,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着眼教会、勤练、常赛,形成了“常态化、全员化、精英化、届次化”特色技能竞赛机制。近五年来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荣获1100余个奖项,2021年荣获全国一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会计技能赛项三连冠,会计技能、云计算赛项荣膺一等奖第一名;2022年荣获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全国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获奖数量、质量、层次不断实现历史新突破。 学校坚持培育优秀准职业人的精神气质和出彩“职业人”,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依靠学生、一切由学生来检验“五个一切”理念,秉承“砺志、敬业、致能、乐群”的校训精神,坚决贯彻“严管厚爱、习惯养成”管理理念,注重扬长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关爱“四困生”,以让一切学生满意,让学生满意一切“两个满意”为标准,形成了“学习型、服务型、务实性、创新型、安全型”五型智慧学生工作新模式,打造了“双百工程”“两操一舞”“毕业生唱毕业歌”“财金演说家”“牢记初心使命 激发青春力量”等5个有影响力的学生工作品牌。以“方圆”商文化建设为抓手,深挖优秀商文化精神内涵,荣获河南省首届“大美学工”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委”、工人先锋号、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培养知华、爱华、友华的来华青年人才。自2015年起,学校先后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合办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与澳大利亚精英高等教育学院合办会计专业;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合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7年,承办国家商务部援南苏丹IT技术培训班,为刚经历战火的南苏丹重建培养紧缺人才;2018年成功获批国际留学生招生资格并实现招生,从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国际留学生39人;选派20余名教师赴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学习交流。 学校将大力弘扬“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经贸精神,朝着“升格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和举办职教本科专业”目标前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介绍 学校创建于1993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是一所非营利性民办本科高校,也是上海市唯一一所进入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大学。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2020年6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简称“中侨大学”),2022年5月学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愿景创办成为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应对全球挑战,培养“做人、做事、做学”的卓越产业人才为办学使命,聚焦国际视野、师资提升、产教融合、现代治理的发展战略。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致达集团以“科教兴企,产业报国”为己任,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中侨大学获批全国健康学校、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办学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提升学校能力水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办学中心任务。学校秉承“做人、做事、做学”校训精神,坚持“创新、创业、创值”发展思路,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追求卓越。学校深化教育合作,推进专科与本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国际合作、专本衔接,助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学校目前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食品药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烹饪与酒店管理学院,共9个二级学院,1个基础教学部,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1个国际教育学院,21个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全国教学名师、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匠)、国家行业领军人才、上海浦江人才、上海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上海市晨光学者、上海市职业教育名师、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上海市揽蓄人才、上海市大国工匠、大国农匠、国家职业院校大赛优秀裁判员等国家级、省部级高水平教师等组成的师资队伍,教师总数740人,其中教授90人、副教授233人、博士93人、双师型教师388人。学校坚持以企业和社会用人标准为导向,打造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生命健康专业群、数字制造技术与服务专业群、美丽乡村建设专业群4大特色专业群。在探索中形成“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四位一体的联动育人模式。 目前,学校与245家企业保持着良好关系,拥有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153个。全力推进学校“十四五”发展战略,整合资源,深化合作,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特色发展,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学生与周边社区人群职业技能培养和学历再提升。学校始终重视培育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与综合素质培养相适应”的指导方针下,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方法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四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由“大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变,提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引导学生成为真正“职业人”。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创业氛围,搭建创值空间,并在校园文化、爱心助学、志愿服务等方面打造特色品牌。近年来,多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挑战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竞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学校作为全国教育部100所就业监测点之一顺利完成就业监测布点工作并取得了好成绩,学校连续十余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本科毕业生连续两年就业率100%。 学校坚持以内涵建设和国际化为路径,发挥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新型技师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基地”,教育部“金山农民画”传承创新实践基地、“协同就业育人”和“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等项目载体或机构实体功能,紧扣上海市“南北转型”战略任务和金山区“两区一堡”战略定位,促进学校与企业融合,科研与产业融汇,职业本科与中职、高职融通,整合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浙江商会等协会、商会资源,牵手腾讯、华为、来伊份等行业龙头企业,与宝武集团、上海建工五建、联想、携程、科大讯飞等13家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192家区域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集八方资源,多维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学校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2023年5月成功获得德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构权威认证(ACQUIN国际认证),增强师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设有中侨赫尔辛基工程学院(与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学大学开展合作办学),设立IBT国际职业教育研究院、CVTT中德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新西兰、澳洲、芬兰、印尼等近20所海外优质高校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海外游学,出国深造搭建平台,每年有近百名学生赴海外学习深造或短期访学。 “学海弄潮,有我骄子,中侨大学,放飞梦想!”中侨大学将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特色发展,紧紧围绕新时期人才培养战略,培育适应未来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职业人才,朝着“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学校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海军初级指挥军官和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军官为主的高等军事院校,是海军指挥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航空航天领域科研中心和航母骄子的摇篮。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首批组建的军事院校之一,1963年被国防科工委确定为重点院校,1979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被总部列为全军二十二所学历教育院校之一,2000年、2010年两次参加全军院校教学工作评价,均名列第一,被总部授予“全军院校教学优秀单位”,2011年被总部列为全军十六所学历教育院校之一,2013年被总部评为“全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先进单位”。   学院设26个教学管理单位,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领域涉及工学、军事学、理学和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7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2名,教授、副教授440余名,博士生导师60名、硕士生导师232名,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5人。近五年来,学院先后承担2530余项国家、军队和地方工业部门科研项目,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5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94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51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180余篇。ISTP论文数曾连续三年进入全国高校前60名。学院与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仿真学会等108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和情报网建立了联系,有国家一、二级学会会士、理事和委员70余名。   学院本部驻山东烟台市区,在青岛设校区和航空训练基地,占地总面积5300余亩。驻地均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面向全国招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在烟台院本部全程组织实施教学。学院建有功能齐全、配套完备的教研、训练、生活保障设施。校园依山傍海,交通便利,环境幽静,是理想的学习场所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学校介绍   军事交通学院隶属于解放军总后勤部,是全军培养军事交通运输、军用车辆装备和军用物资储运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最高学府,是集保障指挥与工程技术于一体、多科性教学科研型军事院校,主要面向全军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生,同时承担任职教育和外军留学生培训任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院秉承“忠诚、博学、自强、先行”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为部队培养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军交运输合格人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210余人,博士、硕士33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90余人。办学条件优良,拥有军事装备学、后方专业勤务、军用车辆工程等一批“军队重点学科”和“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有EDA、计算机仿真、数学建模等先进的基础实验室(中心)和军事交通运输勤务、军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越野性能、内燃机排放控制与净化、车辆TB振动实验等高水平专业实验室以及国防交通研究中心。网络设施先进,能够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和便利的网络教学条件。200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军队院校本科教学评价;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先后有350多项成果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军队优秀教学成果奖,一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办了面向全国、全军发行的《军事交通学院学报》、《汽车运用》和《军用汽车》杂志。   学院坐落在国际港口城市天津市,地处渤海之滨,位于海河之畔,占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多次被天津市评为“精神文明小区”和“花园式单位”,是求学钻研的理想之所。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严复以及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卓有影响的杰出人物曾在此工作和学习多年。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高校 ◆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 ◆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中国航天工业部“甲级优秀学校” ◆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著名高职院校” ◆重庆市“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单位” ◆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酒店管理实训基地” ※重庆市财政支持“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 ※重庆市财政支持“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重庆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计算机类)培训基地” ★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点” ★重庆市“数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美丽的山城重庆,一个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山青水秀,丰姿卓越,孕育了重庆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西南航天职工大学,始建于1983年4月;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转制为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08年3月更名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被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财政局确立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高校”和“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6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2018年被确定为“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教育部确立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的关怀和指导下,历经三十余年的办学实践,学院以“敢为人先、严谨务实”的作风,逐步形成了“开放办学、科学管理、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勤学、自强、敬业、创新”的优良校风。 学院现有江北校区、渝北校区、江津校区及在建中的两江新校区,共占地近1000亩,在校学生11000余人。学校下设航空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工程学院、航空与旅游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士官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空中乘务、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等38个专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技术为主,适应航天航空事业、国防事业和重庆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建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2个、重庆市高职教育特色专业2个、重庆市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等30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学校按照航天企业现代班组管理方法探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2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9人,其中全国职教先进个人1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贡献奖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国企贡献奖先进个人4人,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建成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7个,航天七院优秀班组6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专门为学校成立了包为民院士领先的学校发展建设咨询委员会。学校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聘请3名两院院士担任特聘教授,从航天军工企业和重庆地方企业聘请百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参与教学。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项,市级奖项2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对口率在80%以上。同时学校借助国防背景,向国防部队订单培养定向士官生,已与火箭军、海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开展合作,每年向部队输送600余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校企一体”的技术和人力优势,与航天航空军工企业、重庆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国防部队深入合作。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有16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市级实训基地2个。同时,学校积极承担企业和社会培训。学校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管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培训基地,累计为航天企业和重庆企事业单位培训一线职工和管理干部20万余人次。学校还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坚持为海外客户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近四十年的办学历程,谱写了学校灿烂的篇章:2015年还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验收;2016年学院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2017年,学院被中国宇航学会评选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2018年,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还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甲级优秀学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重庆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重庆市“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面对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航天航空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学校乘势而上,制定了“一个目标、双区、双高、六大工程”的“1226”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将高质量推进新校区建设,着力打造人才特区,精准实施“强基、固本、造血、壮骨、塑形、增效”六大工程。到2030年,学校将全面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完善、培养质量优越、服务能力强劲、航天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本科院校。 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全体师生将继续发扬航天精神,奋力走好职业教育的长征路,为实现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澳门理工大学
学校介绍 澳门理工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应用型的公立高等学府,教学与科研并重,创立于1981年,前身为东亚大学理工学院,1991年改为澳门理工学院,2022年3月1日更名为澳门理工大学,以“普专兼擅,中西融通”为校训,秉持“扎根澳门,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争创一流”的理念,以“教学标准国际化、科研工作规范化、校园设施电子化、行政工作法治化”为治校标准,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方面追求国际上的卓越,为国家及澳门贡献力量。 全方位教育体系 在国家及澳门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学持续发挥学科优势,提升教研水平,积极推进澳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设有六所学院,包括应用科学学院、健康科学及体育学院、语言及翻译学院、艺术及设计学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以及管理科学学院,建立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及多元化学科体系,开办科技创新、健康医学、体育科学、语言翻译、艺术文创、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工商管理等不同范畴的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致力培养具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优质教学 为达至追求卓越的目标,大学积极推展各项学术评鉴工作,优化教育素质。作为澳门高等教育素质保证的先驱,大学以“充满信心”的评级成为亚洲首家通过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院校评鉴的高等院校,并成功通过海内外权威素质保证组织及专业机构的学术评审,教与学质量屡获好评。同时,大学是澳门首家及唯一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唯一三度荣获“亚太教育质量奖”的高等院校,教研质量获国家及国际认可。 跨学科研究 大学致力于跨学科的科研创新,发挥学术潜能,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凭借大学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的支持,在科技创新、中葡英翻译、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彩管理、艺术文创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加大应用研究产出,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目前,专利性科研产出在澳门、中国内地,以至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和泰国的公共部门与高等教育机构中广泛应用。同时,大学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科英布拉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山大学等多个合作伙伴积极开展协同研究,联合组建科研基地、研究专项、人才培养项目,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共建高层次的创新成果。 全球合作 为促进国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大学与海内外著名大学、机构及企业强强联合,构建紧密而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在美国、英国、葡萄牙、澳洲、巴西,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学术交流、协同科研,创设联合实验室、双学位及合办课程等,拓阔学生视野,提升竞争能力。随着办学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大学每年均吸引来自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的国际生前来学习,学生组成的国际化推动多元文化融合,构建国际化校园。 社会服务 大学肩负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经济适度多元的任务,竭力从事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相关工作,向社会宣扬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人类生活创造更多可能。相关服务领域涵盖文化创意、博彩旅游、医疗卫生、体育科学、公共服务等。此外,教职员获澳门特区政府委托,在多个咨询委员会担任正副主席或委员,以及进行各项政策研究和调查分析,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出谋划策。在2023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大学于可持续发展、就业与经济增长方面全球排名101至200。 立足新时代,澳门理工大学秉持“学生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突显特色学科,优化教育素质,加强科创建设,全面协同发展,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创未来发展的新里程。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厦门华厦学院
学校介绍 厦门华厦学院地处经济特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厦门,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学校于1993年由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望怀等知名人士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创办,2001年成为福建省首批高职院校,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普通本科高校。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担当育人育才使命。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校训精神,遵循非营利性公益办学理念,坚定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以建成特色鲜明、有区域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根植厦门、面向福建、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学校设有环境与公共健康学院、信息与智能机电学院、商务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体育教学部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开设2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文、艺等学科门类,构建了新工科先行、文工结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约7500人。建有物流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教指委新文科建设首批试点专业、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省级本科高校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省级应用型学科;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评省级本科优秀特色教材,连续三届获评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近三年获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省教改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三学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850多人次。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均超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比超80%。拥有新世纪优秀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福建省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及省级高层次人才,获评省级教学团队、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屡获奖项。 汇聚创新资源要素,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 ICT 等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获批建设福建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与厦门市科技局共建应用技术研究院,与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建“福建省教育科研协同创新基地”,全力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和团队。近三年,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23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1100多万元;专利获得授权近200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报告200多份。2015年获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19年获福建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是福建省唯一连续两年(2019-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民办高校;在《2021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科研竞争力、科研进步指数分别名列全国第37名和第19名。 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打造优质育人环境。学校占地面积近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现有实验(实训)室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160多个;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馆藏纸质图书87万多册,电子图书折合353万多册。建有设施先进的智慧研讨型教学楼、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和室内外体育场馆,育人环境不断完善。 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开放办学成效初显。学校坚持“向产业开放,向企业开放,向社会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校政企和校校企合作。学校提出“两个开拓”:一是开拓和企业结合、合作之路。设立“华厦——中兴通讯 ICT 产业学院”,引入企业工程师长期驻校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与近17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校内入驻企业近40家,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二是开拓和海外院校的交流合作之路。学校与美国伊利诺伊中心学院(ICC)共建“中国语言学院”,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开展教育合作;与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高校开展高层次合作交流活动;与台中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近 10 所台湾、香港院校,以及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等多个社会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加强文化传承创新,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党建名师工作室等五个名师工作室和福建省非公党建实训基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中,实现红色文化培根,夯实育人底色;建设公益校园文化品牌,引导师生以“华厦公益办学精神”作为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实现公益文化铸魂,深化育人本色;建设“绿色华厦”,全方位开展绿色教学、科研、服务及文化实践,实现绿色文化守正,塑造育人特色;建设“智慧华厦”,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能力水平认证”合作高校,构建数字素养教育体系,探索数字育人新范式,实现数字文化创新,赋能育人亮色。 三十年的办学实践,学校累计已培养逾3万名毕业生。近三年,超82%毕业生留闽就业,其中在厦就业者超53%,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学校本科录取率近100%,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全国教学质量与就业双保障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国务院内刊《国是咨询》曾刊文对学校“开拓与企业结合、合作,转变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前瞻定位和20余年的持续实践给予肯定。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典型经验。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