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陆耐酷车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去评论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公司及产品、业务简介
天津陆耐酷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耐酷车”)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天津市,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关于天津陆耐酷车科技有限公司的简介: 1. 公司规模:陆耐酷车拥有...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注销(2020-03-07)
公司全称:天津陆耐酷车科技有限公司
曾用名:-
法人代表:张艳春
成立时间:2015-12-25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信用代码:91120116MA0781747R
参保人数:72
注册地址: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区安正路189号
官网地址
客服电话
13516165454
企业性质:国企、私企还是外企
天津陆耐酷车科技有限公司属于私企。
相关公司
文华学院
学校介绍 文华学院坐落于“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前身是创建于2003年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秉承“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确立“十年建校、十年发展、十年提高”的发展战略,将学校建成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办学特色:学校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将“个性化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科专业特色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战略举措。经过十余年的共同创造,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建立全程本科潜能导师制,完善三类学生培养体系,分步实施“三个一”行动,创设多维度自主学习空间,帮助每个学生立志成才。 教师队伍:聘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一批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带头人和管理者;积极引进和培养自有教师。现有专任教师折合数881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602人。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4.85%,具有副高以上职称209人,双师型教师203人。整体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845亩,分武汉、红安两个校区。教学行政用房31.82万㎡,全校运动场地面积5.82万㎡,学生宿舍面积18.51万㎡,固定资产总值132,205.80万元;全校共有各类实验室98个,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3个;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孵化面积3500㎡;图书馆馆藏图书155.3万册。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红枫成林,被誉为“武汉市高颜值校园”。 人才培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882人,其中本科生15351人,专科生2531人。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华中数控、中兴通讯、金石兴、嘉一高科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10个育人平台;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等多项荣誉资质。近三年,学生获专利51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32项,省级立项87项;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50%以上,体测合格率85%以上;考取硕士研究生735名;在各类学科、文体竞赛获省级、全国性奖2313项;获省市级以上志愿服务项目12项,涌现出“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等一批优秀典型。 学科专业:设有基础科学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部、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城市建设工程学部、经济管理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外语学部等8个学部。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1个,覆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形成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4个;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3项,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8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科学研究:建有34个科研平台,其中2个省级重点科研基地(中心),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89项。近三年,获国家授权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承接横向课题67项,单项经费超过100万元的项目12项。 国际合作:与英、美、澳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2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本硕连读项目、海外短期交流和世界名校线上公选课。近三年,共有67名学生进入国际项目特色班,26名学生和6名教师赴(国)境外深造学习,179名学生申请海外硕士。 社会声誉:学校生源质量与就业率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首选物理、历史科目的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民办院校前列,新生平均报到率达95%以上,平均初次就业率83%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满意度均在90%以上。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获得潘懋元、顾明远等知名教育专家高度评价,学校连续五年在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湖北民办本科高校第一位;连续三年被新华网评为“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和“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连续多年在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排行榜上位居前二位,荣膺“中国六星级民办大学”;“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特色与典型经验。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同工不同酬。一群伪君子。
评价
2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四川工商学院
非常不好,不要来。人才流失特别大。
评价
2
评论数
4
内推招聘
0
长沙医学院
学校介绍 长沙医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发函〔2005〕39号),全国第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前身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校长何彬生教授于1989年创办的湘南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996年更名为湘南卫生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升格为湘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校本部迁至长沙市。201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列入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点,2019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专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1年获“湖南省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2020 年度办学情况检查优秀单位”;“长沙医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评为湖南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省普通高等教育类别仅11所高校获评,我校是唯一一所获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先后获评为全国先进办学单位、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全国就业先进院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湖南省民办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民办学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65.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6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44.7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27.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18.57万元,图书资源总量2562936册,中外文数据库45个,体育场馆总面积7.57万平方米(体育馆3.3万平方米),主要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要求。 学校以医学为主,医学、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各学科协调发展,设立16个二级学院,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认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一流本科课程2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湖南省优秀教研室3个、示范实验室1个、优秀实习基地4个,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地1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5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6个。学校先后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 在32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弘扬“厚德、博学、储能、求真”的冶学精神,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医学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教育思想,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医教研相结合,培养基层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特色,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一后方医院卫生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首批“双高”建设学校,拥有一流师资队伍,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专业精度高竞争力强,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75年来,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名医药卫生人才。2015年以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学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学校现有大学城、沙坪坝和九龙坡3个校区,总建筑面积40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2亿元。2021年铜梁新校区建设项目签约落地,新校区占地1300亩,总投资25个亿。 国家首批“双高”建设学校 学校系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单位、全国唯一一家为部队定向培养士官的医药卫生院校、全国“青爱工程”十大标杆学校、国家卫生职业技能鉴定站、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重庆市高职高专首家)、国家首批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培育单位、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1+X”药物制剂生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全国总站点和师资培训总基地、全国课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拥有首批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系教育部“专科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教育部网络空间应用优秀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高职高专6个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中国护理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系重庆市高水平高职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校园。先后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优秀单位等荣誉。 拥有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超30%,博士占比近20%。拥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校院合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食品药品教学指导委员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青少年培养导师、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奖获得者、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中青年医药高端人才、重庆市名中医指导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十佳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中医药学会会长、重庆市全科医学会会长、重庆市社区与农村卫生协会会长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拥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首批全国优秀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团队,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建设团队等为代表的教师团队。 学校教师208人次担任国家、省级一级行业协会、全国行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70人次担任全国教材主编(近3年数据),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三大检索论文数,均居全市高职高专前列。近3年授权专利364项,其中发明专利137项。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3,医药类院校第1。科研社会服务持续排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2022年定级为A+。 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在2022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位居医药类院校第一。 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 学校拥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科研实验室3个,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拥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GMP模拟药品生产工厂、数字解剖实训室、SP等现代化实训基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有地方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74个,校外实习基地112个,直属附属医院1所、共建共管附属医院1所、非直管附属医院17所、教学医院20所及大中型制药厂、医药公司、医院等校外实习基地100多家。其中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是一所以职业病防、治、研及中毒处置为特色,以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校牵头成立的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获首批国家首批示范职教集团,拥有200多家成员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习条件。与辉瑞集团、江苏恒瑞、山东鲁南等国内外知名药企成立“辉瑞学院”“恒瑞学院”“鲁南学院”“荣恩学院”“迈克学院”等产教深度合作学院16个。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携手川渝40余家单位,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大健康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联盟;联合成渝55家单位,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校院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专业精度高竞争力强 学校开设有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等25个专业,形成了以药学、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其中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预防医学是国控专业;药学、中药学、护理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是国家级骨干专业。“金平果”首次高职专业排行,学校医药卫生大类专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专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七。在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学校获评A+档专业5个,A档专业11个,排名全国医药类高职院校第一。 招生就业供需两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多年来,学校录取分数稳居重庆市高职高专最高,录取新生中有超过60%在本科线以上,专升本通过率居重庆市前茅,在中国教育在线高职高专报考热度调查中连续3年全国排名前10。近3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7%以上,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双证获取率97%以上,毕业生就业综合指数等在全市排名前列。根据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连续多年就业年度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均位列全市高职高专前茅。 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学校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美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学校、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接待国(境)外高校或机构50多个团组、200余人次来访或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国(境)外交流、培训31个团组,共计180余人次。建立国际学院,与加拿大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护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建立国际持照护士考试基地。与爱尔兰斯莱戈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药学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与法国ISO视光高等学校、美国埃尔金社区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英国斯旺西大学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教师双向交流、师资境外培训、学生互换学习等合作项目。 打造医药职业教育名校 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加速推进“双高”建设,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精准对接健康服务、智慧医疗和药学服务等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医药职业素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引领产业发展。以药学专业群、护理专业群为龙头,推进医养、医技、医工、医管等专业群协调发展,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办学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可交流的医药职业教育院校,推进学校办学层次提升。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职教本色,坚持深圳特色,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秉持“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现有西丽校区、华侨城校区、深汕校区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设有本科教育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传播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单位,学校紧跟深圳重点产业布局建立15个专业群,202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6个、全日制专科招生专业86个。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一等奖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实现了广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0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8门。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近两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奖牌4枚,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累计获奖牌29枚,其中金牌12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职业院校第一位。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00余名。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18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 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华为牵头共建的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全国首家经华为认证授权的ICT学院支持中心,联合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8所,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106个、专业教学标准81个、课程标准2100余个,总结形成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占比46.1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比43.9%,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66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90%以上。现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次,拥有诺贝尔奖团队1支,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全国技术能手18名。 学校坚持“立地顶天”的应用科研导向,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超7亿元,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62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381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106个,参与解决“卡脖子”技术3项,技术研发和服务覆盖中小企业近2500家;获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1部作品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引进组建诺奖团队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和实验室6个,成立13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高端智库。自然指数排名连续两年位于全国前200名。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 40个国家和地区的 190 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建成10个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语言文化中心,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学校是国内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和面向港澳台单独招生考试资质的高职院校,先后开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展5个深港人才联合培训项目,培养2200余名来华留学生。学校积极参与全球职教治理,2006年以来,先后获批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联系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职教创新中心,2022年,获批成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创办国内第一本职业教育国际期刊《Vocation, Technology & Education》,“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世界职业院校和技术大学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现代职业教育中国实践百人论坛等交流平台先后落户学校。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构建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体系。现已形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面向职业教育开展师资培训,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东西协作,面向退役士兵、新型农民、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继续教育,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服务的工作格局。持续对口帮扶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11所中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组团式对口支援建设新疆理工职业大学。入选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基地,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全面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连续七年驻点河源开展对口帮扶。服务市民技能提升需求,建成8个行业培训学院、3个社区学院,年均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7万人次。 学校肩负改革攻坚和创新突破使命,取得一系列示范性建设成果。2001年通过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估,200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9年通过首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家级示范校评估,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入选首批“双高”计划10所A档建设单位、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上海建桥学院
学校介绍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营利性全日制民办高校。学校全称为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党建工作特色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等,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学校于2013年9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还获批设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学校于1999年由周星增等一批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出资筹建,翌年6月正式登记设立,2001年4月,学校获批为“民办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8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列为上海市11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在“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建桥学院”,学校逐步成为以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学生报到入学;2010年7月,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秋,学校由浦东康桥整体搬迁至浦东临港。2017年5月学校入选“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20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门、市一流本科课程7门、市级重点课程103门、市重点教改项目16项,近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2万余人;设有14个二级学院,共有49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9个,涵盖经、管、文、工、理、艺术、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基本建成了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7亿元,教学用计算机738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总数19025个;目前,学校建有10个二级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187个。图书馆座位数达到2894座,馆藏纸质图书174万册,电子图书、期刊185.6万册,各类在用中外文数据库37种。 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首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和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首批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基地。学校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学校机电学院的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党委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学校的校训是:感恩、回报、爱心、责任;质量方针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办学理念是:民营模式、公益性质、人本观念、文化管理;办学使命是: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 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全要素、深层次、多元化的深度产教融合体系,形成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的应用型人才深度产教融合的培养特色。坚持广泛的校企合作和深度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共同发展理念,探索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和多方共赢目标。通过“四个既是又是”形成了“生产厂房既是工作车间又是实践教室,技术能手既是生产骨干又是带教师傅,见习学徒既是企业员工又是专业学生,加工订单既是生产任务又是实训项目”的学习场所与生产基地双重学习平台,教师与工程师互聘互助的双重教育主体、学生与准员工双重受教者身份的“双元性”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先后与中兴通讯、迪士尼、海昌、豫园集团、东华美钻、科大讯飞、上海电气、永达汽车、临港集团、南麟集成电路、东方卫视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借助兄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学校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增强我校学科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参与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在校生就读期间可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迄今已在全国各地捐建40余所希望小学,资助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300多名贫困生累计达10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多次冠名或赞助中国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等智力运动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全国大学生摔跤比赛等体育赛事。 学校自创办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近 6.6 万名合格毕业生,学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较好水平,毕业生留沪就业占比高,雇主满意度高位稳定。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的质量方针,紧密结合长三角、上海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临港新片区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把上海建桥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力争在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进程中实现新突破。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保定理工学院
学校介绍 保定理工学院,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8年,转设更名为保定理工学院。 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校园占地面积114.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4万平方米。校园林秀花香、环境幽雅。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师为根、学生为本,专业为基、质量为魂,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服务社会。 学校设有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开设地质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环境设计、学前教育等4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经、管、文、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队伍建设,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的近千人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课程立项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近三年,学校教师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75项;承担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项目45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29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余部。 学校推行“2.5+1.5”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岗位前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行准军校式管理,增强学生集体主义、作风纪律观念,培养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行,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2020年学校组织参加各级赛事44项,学生获奖624人次,指导教师229人次,市级以上获奖229项,其中国家级获奖81项,省级获奖145项,市厅级3项。在第十二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国家级三等奖1个,学校获得最佳院校组织奖;在国青杯第四届艺术设计大赛中,喜提国家级1等奖4个,国家级二等奖7个,国家级三等奖8个,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在第十一届蓝桥杯大赛(省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现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多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名毕业生。考研、留学、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高质量就业比例逐年提高。毕业生以其积极进取、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武汉东湖学院
实习在图书馆,图书馆老师有什么工作全甩到我和兼职学生工身上,火气大,工资也不高
评价
2.5
评论数
6
内推招聘
0
武昌工学院
工作环境不错,吃住全包,
评价
2.3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