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建桥学院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学校介绍
评论
(0)
薪资
(0)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营利性全日制民办高校。学校全称为上海建...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注销
公司全称:上海建桥学院
曾用名:-
法人代表:周星增
成立时间:2000-06-26
注册资本:5000万
信用代码:52310000425700053X
参保人数:-
注册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1111号
官网地址
http://www.gench.edu.cn/main.htm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1-58137880,021-68130020,021-68130021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23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沪ICP备2021021796号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6279号
相关学校
四川工商学院
关注
非常不好,不要来。人才流失特别大。
评价
2
评论数
4
内推招聘
0
长沙医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长沙医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发函〔2005〕39号),全国第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前身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校长何彬生教授于1989年创办的湘南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996年更名为湘南卫生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升格为湘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校本部迁至长沙市。201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列入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点,2019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专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1年获“湖南省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2020 年度办学情况检查优秀单位”;“长沙医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评为湖南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省普通高等教育类别仅11所高校获评,我校是唯一一所获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先后获评为全国先进办学单位、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全国就业先进院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湖南省民办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民办学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65.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6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44.7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27.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18.57万元,图书资源总量2562936册,中外文数据库45个,体育场馆总面积7.57万平方米(体育馆3.3万平方米),主要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要求。 学校以医学为主,医学、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各学科协调发展,设立16个二级学院,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认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一流本科课程2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湖南省优秀教研室3个、示范实验室1个、优秀实习基地4个,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地1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5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6个。学校先后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 在32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弘扬“厚德、博学、储能、求真”的冶学精神,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医学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教育思想,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医教研相结合,培养基层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特色,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始创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一后方医院卫生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首批“双高”建设学校,拥有一流师资队伍,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专业精度高竞争力强,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75年来,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名医药卫生人才。2015年以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学校,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学校现有大学城、沙坪坝和九龙坡3个校区,总建筑面积40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2亿元。2021年铜梁新校区建设项目签约落地,新校区占地1300亩,总投资25个亿。 国家首批“双高”建设学校 学校系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单位、全国唯一一家为部队定向培养士官的医药卫生院校、全国“青爱工程”十大标杆学校、国家卫生职业技能鉴定站、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重庆市高职高专首家)、国家首批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培育单位、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1+X”药物制剂生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全国总站点和师资培训总基地、全国课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拥有首批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系教育部“专科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教育部网络空间应用优秀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高职高专6个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中国护理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系重庆市高水平高职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校园。先后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优秀单位等荣誉。 拥有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超30%,博士占比近20%。拥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专家、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校院合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食品药品教学指导委员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青少年培养导师、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奖获得者、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中青年医药高端人才、重庆市名中医指导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十佳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中医药学会会长、重庆市全科医学会会长、重庆市社区与农村卫生协会会长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拥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首批全国优秀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团队,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建设团队等为代表的教师团队。 学校教师208人次担任国家、省级一级行业协会、全国行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70人次担任全国教材主编(近3年数据),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三大检索论文数,均居全市高职高专前列。近3年授权专利364项,其中发明专利137项。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3,医药类院校第1。科研社会服务持续排列全国高职院校前列,2022年定级为A+。 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在2022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位居医药类院校第一。 建有现代化实训基地 学校拥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重点科研实验室3个,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拥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GMP模拟药品生产工厂、数字解剖实训室、SP等现代化实训基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有地方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74个,校外实习基地112个,直属附属医院1所、共建共管附属医院1所、非直管附属医院17所、教学医院20所及大中型制药厂、医药公司、医院等校外实习基地100多家。其中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是一所以职业病防、治、研及中毒处置为特色,以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校牵头成立的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获首批国家首批示范职教集团,拥有200多家成员单位,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习条件。与辉瑞集团、江苏恒瑞、山东鲁南等国内外知名药企成立“辉瑞学院”“恒瑞学院”“鲁南学院”“荣恩学院”“迈克学院”等产教深度合作学院16个。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携手川渝40余家单位,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大健康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联盟;联合成渝55家单位,牵头成立成渝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校院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专业精度高竞争力强 学校开设有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中医学等25个专业,形成了以药学、护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其中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预防医学是国控专业;药学、中药学、护理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是国家级骨干专业。“金平果”首次高职专业排行,学校医药卫生大类专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专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七。在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2023),学校获评A+档专业5个,A档专业11个,排名全国医药类高职院校第一。 招生就业供需两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000余人。多年来,学校录取分数稳居重庆市高职高专最高,录取新生中有超过60%在本科线以上,专升本通过率居重庆市前茅,在中国教育在线高职高专报考热度调查中连续3年全国排名前10。近3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7%以上,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双证获取率97%以上,毕业生就业综合指数等在全市排名前列。根据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连续多年就业年度报告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均位列全市高职高专前茅。 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学校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美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学校、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接待国(境)外高校或机构50多个团组、200余人次来访或学术交流,组织教师国(境)外交流、培训31个团组,共计180余人次。建立国际学院,与加拿大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护理专业专科教育项目,建立国际持照护士考试基地。与爱尔兰斯莱戈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药学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与法国ISO视光高等学校、美国埃尔金社区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英国斯旺西大学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教师双向交流、师资境外培训、学生互换学习等合作项目。 打造医药职业教育名校 在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加速推进“双高”建设,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精准对接健康服务、智慧医疗和药学服务等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医药职业素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引领产业发展。以药学专业群、护理专业群为龙头,推进医养、医技、医工、医管等专业群协调发展,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主干专业优势突出、行业办学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可交流的医药职业教育院校,推进学校办学层次提升。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江西科技学院
关注
交通方便,待遇一般吧,私人企业都这样
评价
3
评论数
4
内推招聘
0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校成为教育部印发实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第一所以优质“双高”学校为基础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校以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定职教本色,坚持深圳特色,深入对接国家所向、深圳所需,秉持“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多个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中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现有西丽校区、华侨城校区、深汕校区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000余亩。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设有本科教育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传播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单位,学校紧跟深圳重点产业布局建立15个专业群,202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6个、全日制专科招生专业86个。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一等奖及以上教学成果奖26项,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实现了广东省各级各类教育在特等奖上零的突破。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0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8门。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近两届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奖牌4枚,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数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累计获奖牌29枚,其中金牌12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职业院校第一位。与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00余名。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18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平均起薪超过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 学校积极推进多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华为牵头共建的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全国首家经华为认证授权的ICT学院支持中心,联合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8所,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106个、专业教学标准81个、课程标准2100余个,总结形成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5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占比46.1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占比43.9%,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66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90%以上。现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次,拥有诺贝尔奖团队1支,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全国技术能手18名。 学校坚持“立地顶天”的应用科研导向,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超7亿元,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62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专利381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106个,参与解决“卡脖子”技术3项,技术研发和服务覆盖中小企业近2500家;获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1部作品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29个,引进组建诺奖团队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和实验室6个,成立13个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高端智库。自然指数排名连续两年位于全国前200名。 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 40个国家和地区的 190 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建成10个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语言文化中心,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学校是国内首批获得招收海外留学生资质和面向港澳台单独招生考试资质的高职院校,先后开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展5个深港人才联合培训项目,培养2200余名来华留学生。学校积极参与全球职教治理,2006年以来,先后获批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联系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计划亚非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职教创新中心,2022年,获批成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创办国内第一本职业教育国际期刊《Vocation, Technology & Education》,“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世界职业院校和技术大学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现代职业教育中国实践百人论坛等交流平台先后落户学校。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构建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社会服务体系。现已形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面向职业教育开展师资培训,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东西协作,面向退役士兵、新型农民、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继续教育,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终身学习服务的工作格局。持续对口帮扶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211所中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组团式对口支援建设新疆理工职业大学。入选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基地,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全面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连续七年驻点河源开展对口帮扶。服务市民技能提升需求,建成8个行业培训学院、3个社区学院,年均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7万人次。 学校肩负改革攻坚和创新突破使命,取得一系列示范性建设成果。2001年通过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评估,2006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9年通过首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家级示范校评估,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入选首批“双高”计划10所A档建设单位、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保定理工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保定理工学院,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8年,转设更名为保定理工学院。 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校园占地面积114.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4万平方米。校园林秀花香、环境幽雅。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师为根、学生为本,专业为基、质量为魂,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服务社会。 学校设有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开设地质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环境设计、学前教育等4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经、管、文、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队伍建设,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的近千人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课程立项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近三年,学校教师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75项;承担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项目45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29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余部。 学校推行“2.5+1.5”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岗位前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行准军校式管理,增强学生集体主义、作风纪律观念,培养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行,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2020年学校组织参加各级赛事44项,学生获奖624人次,指导教师229人次,市级以上获奖229项,其中国家级获奖81项,省级获奖145项,市厅级3项。在第十二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国家级三等奖1个,学校获得最佳院校组织奖;在国青杯第四届艺术设计大赛中,喜提国家级1等奖4个,国家级二等奖7个,国家级三等奖8个,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在第十一届蓝桥杯大赛(省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现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多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名毕业生。考研、留学、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高质量就业比例逐年提高。毕业生以其积极进取、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武汉东湖学院
关注
实习在图书馆,图书馆老师有什么工作全甩到我和兼职学生工身上,火气大,工资也不高
评价
2.5
评论数
6
内推招聘
0
武昌工学院
关注
工作环境不错,吃住全包,
评价
2.3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山东职业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职业学院简介 一所拥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内顶尖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积极申报山东职业技术大学的充满活力的职业院校 山东职业学院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1958——1963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机场学院、港口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等教学院部,另设有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拥有实验实训室16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2021——2023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宣传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上海杉达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杉达学院是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于1992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大学。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上海市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2005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审核评估。2017年列入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21年列入上海高校学位点培优培育计划(2021-2025)。 “杉达”即为三大之谐音,寓意刚直挺拔、自立自强的杉树精神。杨槱院士、谢希德院士、倪维斗院士先后担纲创校前三任校长。建校31年,学校恪守非营利性公益办学原则,坚持“诚信、公平、质量”的办学理念。学校是财经类院校,定位为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学校的愿景是“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民办高校”,使命是“让每一位学生收获适合自己的发展增量”,为学生铺设“1+M+N”(主修专业+拓展领域+实践技能)的培养路径,使学生成为“靠得住、用得上、行得远”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建有上海浦东、浙江嘉善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08亩。设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44个本科专业,建立13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万余人(占93.7%)。毕业生累计6万余人,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5%。现有专任教师9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65%,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4.79%。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15门、重点课程3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市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22年);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新工科、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2个;首批市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1个等。入选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社科、国家自然、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外科研项目立项287项,立项科研经费2281万元(2021-2022年)。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项目获一、二等奖75项(2022年),其中在上海选拔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56个金牌中获得2项。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与国有大型企业合办沪东工学院、时尚学院等实体学院,与头部企业共建华为ICT学院、华钦学院等平台学院,与仁济等三甲医院联建教学医院。现代智慧服务产业学院、时尚消费品产业学院获批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校内建有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医技综合实验中心及各类专业教学实验室160余个。学校建有上海民办高校思政类课程协同中心、上海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研修基地。学校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院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61个国(境)外合作项目,与海外高校合作开设8个本硕连读双语教学项目。2023年获批首个海外孔子课堂(与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 学校的战略目标是“打造高质量、跃升新台阶”。教育教学方面,由本科向研究生层次提升,形成标志性成果;社会服务方面,在产教融合、杉达品牌以及项目、经费、应用研发转化上取得新突破;办学效益方面,推动资源汇聚和高效利用、增强学校认同感与文化竞争力。 学校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AAAAA”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