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北大学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学校介绍
评论
(0)
薪资
(0)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一、历史沿革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正常
公司全称:湖北大学
曾用名:-
法人代表:刘建平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30787万
信用代码:1242000044143156XW
参保人数:-
注册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官网地址
http://www.hubu.edu.cn/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7-88755167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133名 软科综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沪ICP备2021021796号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6279号
相关学校
宁夏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宁夏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宁夏大学与原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2月,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2014年4月,宁夏大学中卫校区成立,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崭新一页。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上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占地面积2935.54亩,教学实验农场2050.18亩,校舍建筑面积91.25万平方米。在校教职工2700人。面向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784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30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39人,少数民族预科生990人,国际留学生129人。校园楼宇林立、花木繁茂、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抢抓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等历史性机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不断促进内涵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宁夏大学第七次党代会确定了“到2025年,把宁夏大学建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的立德树人育人主线”和“以‘双一流’建设为核心的‘部区合建’发展主线”两条工作主线,制定了七项重点任务,奋力开启西部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学校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民族学”2个部区合建优势特色学科群,“草业科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重点学科,16个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24个,自治区引进创新团队3个,自治区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5个。5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14人入选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入选自治区“塞上英才”工程,3人入选自治区“塞上名师”,3人入选自治区“塞上文化名家”人,3人入选自治区“塞上农业专家”,1人获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5人入选自治区“海外引才百人计划”,15人入选自治区“国内引才312计划”,12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三层次,16人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23人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工程,8人入选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38人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74人入选自治区“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6人入选自治区“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托举工程。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确定了“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注重创新、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构建两个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人格培养方案)、完善两个体系(“四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五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建设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以实施。力求通过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并使其中30%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现有本科专业84个,其中2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试点专业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4个专业通过国家认证。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体育科普基地1个,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共同建设牵头高校,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 学校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创新要素,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创新、有组织的转化、有组织的服务。“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66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15.01亿元;获各类科研奖励成果5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1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354篇,教育部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宁夏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2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9项。学校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以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为途径,以服务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先后与自治区5个市、1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扶贫指导员、专家服务团、“三区”科技人才和岗位科学家,建立了“草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创新联盟。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相继推广应用了一批技术、装备,2020年以来,131项技术成果顺利转化,成果转化数量持续增长,转化收益1856万元。学校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获批建设了国家大学科技园。 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学科,学校先后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与阿联酋迪拜大学合作建立海合会国家首座孔子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高校建立对口合建“5+N”校际合作关系,与宁夏五市及区县/企业建立“5+N”校地、校企政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深度融入主流“学术圈”,深度融入宁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生接收院校,是宁夏地区唯一的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自1992年招收留学生以来,先后有40多个国家40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 面向未来,宁夏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新契机,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止时间2023年9月)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新疆大学
关注
一开始来这家公司工作的时候,并不是非常的喜欢现在这个工作岗位,但是在这家公司面试的时候态度是非常差的,所以我并不是非常的喜欢这家公司,只是唯一的好处还是交通比较方便。
评价
2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西南石油大学
关注
石油大学还好,我以前在石油局的食堂上班,各方面的待遇不错
评价
3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辽宁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222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5234人,其中本科生18356人(二学位93人),硕士研究生7783人,博士研究生1004人,留学生368人,成人教育学生7723人。现有教职工2628人,其中专任教师1667人。有博士生导师271人,硕士生导师974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5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63人,国家级和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5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32人。 学校设有31个学院,71个研究院;有本科专业7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中国史、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哲学8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A类行列。 学校“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有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CTTI来源智库。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其他研究基地、25个省级智库、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院、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1个辽宁省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示范基地、25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学校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设有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图书馆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71万册(件),其中古籍线装书14万余册,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联合国出版署指定的联合国文件托存图书馆,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2万余号生物标本。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与35个国家的156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长期留学生1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5000余人;精心打造孔子学院品牌,分别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面向未来,辽宁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团结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温州大学
关注
工作时间不稳定,福利差,团队氛围不好,没有个人发展空间,
评价
2.5
评论数
2
内推招聘
0
四川农业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校长吴德教授。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799万册(件)。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7个,研究所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5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二级学科10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本科招生专业7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作物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和1个学科分别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和培育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ESI排名世界前1‰,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9个学科ESI排名世界前1%,农学、兽医学2023年分别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第11位和第19位。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3440人,其中:教授487人、副教授601人;博士生导师340人、硕士生导师85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特设岗位1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4人,四川科技杰出贡献奖、杰出人才奖、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天府青城峨眉计划入选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96人次,省教学名师、师德楷模、名辅导员等21人次。学校是2012年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 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1976年以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600余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33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含示范课程)12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91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5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3项。70%以上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等部省级科研站点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中心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 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31个国家和地区(包含港澳台)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共签署了17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建有省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粮食安全”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创始高校,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先后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学校建设与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我校马均教授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水稻试验育种和种植推广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以马均教授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给予高度评价。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先后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2002年1月,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2007年10月,温家宝同志再次批示:川农大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2008年5月,李克强同志亲临学校看望慰问“5.12”受灾师生员工。2001年10月,李岚清同志亲临学校视察,高度评价“川农大精神”,充分肯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国际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长春理工大学
关注
重点看个人的上进心,没人会拉着你,整体比较缺少竞争力,而且学习气氛不够浓。建议:要得尽早提高学校名气和教学质量。
评价
4
评论数
2
内推招聘
0
浙江工商大学
关注
工资不高,假期只给生活费,扣房租四百/每月,厨师工资到手三千多点:,我已经不做了。
评价
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石河子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历史沿革』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疆的进军途中,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指示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卫生学校(1978年发展为石河子医学院),成为石河子大学的前身。 1958年,兵团党委创办兵团农学院(1979年改名石河子农学院),1959年创办了兵团会计培训队(1987年发展为兵团经济专科学校),1960年创建了兵团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成立兵团教育学院)。 1996年,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和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石河子大学。 2000年,入选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 2004年,入选省部共建高校。 2008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高校。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省合建”高校。 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办学定位与目标』 学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和“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成为教育戍边、科技强边、文化固边的重要力量。目前,石河子大学正朝着建设西部一流、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目标迈进。 『学校荣誉』 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 2017年,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第三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9年,“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2020年,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2022年,“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机构设置』 学校现有党政机构20个,群团组织2个,教学机构23个,教辅机构10个,科研机构4个,附属单位5个。 『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学校有100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90个左右)(2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工商管理学)、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土木水利)、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1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部省合建学科群2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临床医学、农业科学、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科学研究』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大综合、强应用的学科优势,坚持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在“荒漠绿洲区高效农业与生态、动物遗传改良与疾病控制、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防治、新疆农产品高效贮藏与深加工、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与开发、化工绿色工艺及新型材料技术、新疆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干旱区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新疆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与3S应用、新疆绿洲经济社会发展、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亚教育与人文交流、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等具有区位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五年来,学校主动承担国家、兵团重大科研任务,立项各级各类项目2306项,科研总经费近8.9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0余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36项成果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19项,获奖数居新疆高校前列。 『人才培养』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3226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2724人、普通专科生1046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032人,留学生460人。国家级一流课程1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2个。2门本科课程及其课程团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33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3个团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教育部卓越(医生、工程师、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设有6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积极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成人学生11645人。 『教学科研平台』 学校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与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个,兵团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3个,兵团协同创新中心4个,兵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兵团分中心2个,国家民委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和兵团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兵团新型科技创新智库2个。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721人,专任教师2004人(教授407人、副教授765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入选国家人才项目40人次,国务院特贴专家7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自治区、兵团级人才204人。 『交流合作』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了国际交流中心,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孔子学院,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建立了一所汉语中心。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西兰、奥地利、日本等国家7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先后有34个国家1350余人来校留学。 学校积极拓展校际、校地、校企交流合作。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长期坚持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2010年,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为副组长单位,重庆大学、江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为成员单位的高校团队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对口援建我校农业工程学科。学校先后与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30余所国内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兵团第一师、三师、四师、七师、八师、十师、十二师、十三师、十四师、玛纳斯县、沙湾市、和硕县等兵团、自治区30余家单位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新疆天业、新疆天富、天山铝业、新疆西部牧业等3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校园面积180.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03.9万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19.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1%。拥有设施完善的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田径馆、标准体育场、会堂、综合教学楼、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有附属医院6个。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中国计量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成为浙江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成功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8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24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1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7门;浙江省一流课程145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联合培养基地7个。 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8万余人,研究生5100余人,留学生近500人。现有专任教师近15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1200人。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等省部级人才80余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8个。获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 学校现有国家质检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0余个,高水平研究院35个。作为主要单位参与“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培育建设工作。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百余项。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院士工作站。 学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高校”。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居全省重点建设高校前五位。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数学建模竞赛连续多年排序全国前列、浙江第一。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千秋计量》,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建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计量法治研究基地、ISO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杭州)、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等高水平行业人才培养基地,面向行业机构开展计量、标准、质量专业人才培训,学员累计达4万余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入对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其直属单位、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积极承担国家计量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宁夏市场监督管理厅等开展战略合作。建有地方研究院11个、地方技术转移机构21个、产业技术联盟30个,入选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浙江第三)。作为牵头单位,联合13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学校持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举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和1个硕士教育项目。建有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孔子学院、浙江—捷克布拉格丝路学院、浙江—捷克人文交流中心、中东欧研究院。牵头成立全球首个“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高校加盟,并建立“一带一路”学院。 面向新百年新征程,中国计量大学坚持以2004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我校时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校训精神,踔厉奋发、笃行致远,朝着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不懈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