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9 周敦颐才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可是人们却说“程朱理学”,这是怎么回事?
提起周敦颐,可能许多人对他印象只是他的那篇被选入中学课本的《爱莲说》。其实他不仅是个文学家,而且还是个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根据道士陈抟所绘太极图所写的《太极图说》以及《通书》。在书中,周敦颐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思想,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又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乃是宇宙万物中最灵秀之物。在宇宙观的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人性论,认为“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而人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些观点在以后700多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因此,周敦颐被称为理学的开山祖师。
但周敦颐的思想只是开创了理学的雏形,理学思想体系的真正建立,则得力于师从于周敦颐的程颢、程颐兄弟的继承与发展。作为理学奠基者的程颢、程颐,吸取了佛、道的宇宙构成和万物化生的理论,以及其中的思辨哲学,提出了理气、道器、形而上形而下、格物致知、天理人欲等概念。“二程”还进一步将“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人性论上,“二程”在周敦颐的基础上,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从而建立了初具体系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
历史推进到南宋,继程氏兄弟之后,江西婺源人朱熹在继承了“二程”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先秦以来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吸收部分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又汲取佛、道中的哲理部分,摒弃有悖于封建伦理的观念,最终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合天地万物为一‘理’”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朱熹因此成为公认的理学之集大成者。后人根据理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将理学称为“程朱理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