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阳谷宝福邻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阳谷宝福邻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关注
去评论
公司简介
工作感受
(0)
内推招聘
(0)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公司及产品、业务简介
阳谷利客来购物中心有限公司简介 一、公司历史 阳谷利客来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位于山东省阳谷县,是一家集商业零售、餐饮娱乐、儿童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中心。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承“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存续
公司全称:阳谷利客来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曾用名:阳谷宝福邻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孙福伟
成立时间:2011-10-28
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
信用代码:913715215860578477
参保人数:82
注册地址:阳谷县侨润办事处谷山路中段
官网地址
-
客服电话
0635-6336333
企业性质:国企、私企还是外企
根据您提供的企业名称“阳谷利客来购物中心有限公司”,这是一个私企。在中国,以“有限公司”结尾的公司通常指的是私营企业。
相关公司
三江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三江学院地处“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 三江学院的校名来历可追溯至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前身)。1992年3月,东南大学陶永德、戚焕林,南京大学丁承憼,南京职工大学谢明才四位退休和即将退休的教授、教育管理工作干部发起并创办三江大学,1993年6月江苏省政府同意三江大学筹建并试招生,1995年4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校,1999年学校定址于雨花台区铁心桥,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定名为三江学院。2006年5月通过江苏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07年5月学校作为全国首家民办本科高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3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江苏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项目的试点高校。2014年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7年学校获批江苏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学校在省编制部门登记为事业单位。2018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三江学院在创建时确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原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钟韩教授出任首任董事长,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出任名誉校长,并亲笔题写了“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校训,东南大学陶永德教授担任首任校长。2003年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学校在原董事会基础上改组成立理事会,由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江苏省教委主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任理事长、校长、党委书记,著名社会活动家、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生前任学校名誉理事长,世界著名侦探家、美籍华人李昌钰博士任学校名誉教授。学校现任校党委书记封超年教授、校长吴中江教授。 钱钟韩教授在学校创建时曾挥毫写道:“弦歌不绝、学海无涯、泽被三江、志兴中华”,可谓是“三江传人办三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江传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三江学院弘扬三江师范学堂“俭朴、勤奋、诚笃”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以“唯实求真,开拓创新”为校训,以“严谨、勤奋、自强、和谐”为校风。始终坚持“四个服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宗旨不动摇,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全面开放、协同发展的办学道路不动摇,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改革创新,各项事业长足发展。近年来,学校紧密对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细化质量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把三江学院建设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成功的、充满幸福感的、地方离不开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 学校现有铁心桥主校区、东校区、南校区、东山校区四个校区。铁心桥主校区座落于南京城南雨花台区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位于二水三山之间,“南望牛首,东望方山,北望紫金”“大江雄浑,秦淮澄清”(均选自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创作的《忆江南》一诗),欧式校舍,典雅壮丽,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绿化率达70%。四校区占地面积共1030.4亩,建筑面积47.47万㎡,教学行政用房约20.75万㎡,学生宿舍面积14.37万㎡。千兆光纤校园网覆盖整个校园,图书馆藏书381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1600余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学校以“强化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专业”为指导,组建了与江苏省支柱产业和新产业密切对接的六个专业集群,形成了工、文、管、经、法、艺、理等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目前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苏省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利用“名校强市”的资源优势和民办机制,实施“积极引进、着力培养、择优聘用、逐步强化”的建设方针。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2.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2.9%,“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6.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6人、入选省级人才工程项目73人,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 学校一贯注重科研平台建设,近三年新增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同时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新增横向课题300余项,知识产权授权120余项。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其中被SCI、EI、SSCI收录170余篇,在CSSCI、CSCD、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50余篇;2022年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奖一等奖2项。 学校实施综合改革,凝炼培养特色。坚持应用型培养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了“认证导向、业界认可”的培养标准,构建了“模块结构、项目载体”的培养方案,试行了“分流培养、自主选择”的培养机制,开展了“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课程改革,强化了“贴近工程、综合应用”的实践教学,采用了“能力导向、多样多维” 的学习评价,实行了“三师引领、三段对接”的学生管理,创建了“三教融合、三院协同”的培养模式。获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立项建设教材8本,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9门。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已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55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设了“基础+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形成了以竞赛为核心、创新项目训练及创业项目实践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通过建设双创竞赛平台、双创活动交流平台、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双创教学资源平台、众创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推进实施一生一赛、一生一项、一生一证、一生一课、一生一师等“五个一”工程,积极打造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的赛训平台,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活动普及化,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日渐凸显,近三年学校累计立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65项,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中获奖1783项,学校在2017-2021年全国400余所民办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8名、在2017-2021年全国近700所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50名。 学校注力于校企协同,共建实践平台。与西门子公司、三菱公司、恩智浦公司、中电光伏、古檀网络等企业共建有20多个特色实验室(实验中心),与华为、隆基乐叶、天目湖旅游股份、江苏省演艺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了电子与信息产业学院、智能建造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数字贸易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研学教育产业学院、演艺学院等多个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拥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有近300个实验室,校企共建、协同育人的资源条件基本形成。 学校大力推进多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与美国普渡大学、纽约电影学院、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蒙福特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韩国全州大学、日本爱知文教大学、泰国那黎宣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校际交流、举办本、硕联合培养项目。2019年,我校成为“泰中教育联盟理事成员”,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合作。学校长期聘请美、英、日、韩等国外籍教师任教。2020年,学校获准建设“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为学校引进国外优秀人力资源搭建了广阔的平台。2021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助力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获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首批立项建设重点项目。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近年来就业率持续攀升,峰点达98.63%,2022年获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既好用、又耐用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办学以来,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了10多万名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质量人才。 三江学院设有新生奖学金、学年奖学金、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部分学院还设有企业奖学金,用以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关注
工资太低,工作强大大,台账太多,留不住优秀的老师
评价
3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九曲黄河,浩浩汤汤,奔腾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 中原大地,苍苍莽莽,负载着华夏儿女不灭的希望。 黄河之滨,中原腹地,一座现代化高等军事学府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崛起。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由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直属总参谋部领导,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信息工程大学已经由单一的电讯工程专业发展为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文渗透,指挥、管理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大学。 大学下设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和理学院,占地面积3800余亩。 建校以来,在军委和总部首长的亲切关怀下,在总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建设具有一流学科专业、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科研成果、一流管理水平的综合大学”的目标,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被军委首长称为:改革有成效、教学有成果,科研有创新。 信大学科专业以信息类学科为主体,军事特色鲜明,涵盖军事信息系统的诸多领域,主要解决关乎战争胜败的“知己知彼”、“知天知地”问题,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密切相关。 为拓展办学空间, 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700余亩,作为“基础合训”基地。一座座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员宿舍楼、学员食堂拔地而起;新建图书馆、游泳池和符合国际田联二级田径场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湖桥亭台、假山回廊、绿林广场等人文景观装点其间。湖光潋滟、绿荫红墙,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交相辉映,成为 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建设和装备了大型卫星接收设备、“神威”百亿次巨型计算机、可容纳千余名学员上机的计算中心、 GPS训练场和战术训练场等教学科研设施和场地,建成了高速光纤校园网和远程教学系统,网络终端覆盖到教学楼、实验楼和学员宿舍。 全面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实施饮食保障社会化。整修学员教室、宿舍、食堂、澡堂、俱乐部,为学员宿舍安装了空调。引入超市、邮局、银行等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学员日常生活。 名校育英才、名师出高徒。学员以信大为荣耀,信大以学员为骄傲。 建校以来,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毕业学员以政治素质好、创新能力强、业务水平高、适应工作快、发展潜力大,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涌现出一大批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顶尖人才。两院院士高俊、王家耀、邬江兴、许其凤、魏子卿、王任享、陈左宁,以及“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副总指挥沈荣骏院士、“神舟五号”飞船地面测控系统总师于志坚、国家863计划相关领域主题专家组组长郭云飞等,是毕业学员中的杰出代表。 戚文峰、张传定、范淑琴三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军队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学员赵菁 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学员谢康敏获首届全国青年世纪风采电视大赛金奖;学员袁佳和应定海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时代风采电视大赛“最佳活力奖”和“突出贡献奖”;学员汤卉获得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8个参赛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近年来,在全国无线电测向大赛中获得12块金牌,2004年代表国家赴捷克参加了国际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取得亚太地区第一名。 滔滔黄河,奔涌向前,伴随着信大奋进的脚步; 巍巍嵩山,昂首屹立,凝望着信大明日的辉煌。 信息工程大学决心坚定不移地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团结奋进,铸造信息工程大学新的辉煌!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关注
【工作环境】一般,树林多,夏天飞虫很多,还有蛇 【个人发展】没有上升空间,关系相当复杂
评价
1.67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郑州经贸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郑州经贸学院前身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于2020年6月30日转设为郑州经贸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学校现有学科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文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46个,专科专业29个,逐渐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群为主体,以智慧制造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类专业群、艺术设计和传媒类专业群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优势学科专业(群)发展格局。现有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10个,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9个,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3门,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门,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6个。 学校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中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创品牌,以质量谋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 近年来,学生在全球品牌策划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在我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且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青睐和广泛赞誉。 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综合实力10强院校(民办高校)”“党建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等20余个荣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成都航院或成航,CAP)创建于“三线建设”初期的1965年,是原航空工业部直属的十所航空院校之一,现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全国首批高职院校(14所之一)、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8所之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全国5所之一,西部唯一)。 区域优势明显,办学实力雄厚。学校地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和世界级汽车产业城的龙泉驿区,占地近1300亩(含新都航空产教园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58亿元,藏书逾百万册,现有在校生近1.4万人。 服务国家战略,产教军民融合。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忠诚奉献”的航空报国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思想素质好、身心素质好、文化素质好、职业素养优、专业能力强的“三好一优一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弘扬“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遵循“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坚定走产教军民“两融合”、校企校地“两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发起成立了航空职业教育集团、省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都经开区汽车产教联盟等;创新军地“双主体、五共同”育人模式;校企共建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强化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羊区和自贡市贡井区合作。近3年,成立了以“成飞班”“航发班”“国航班”“川航班”“军士班”等为代表的订单定制班90余个。 专业兴盛繁荣,军工特色鲜明。围绕航空制造、运营、维修全产业链打造航空专业集群;为服务区域经济,开办电子信息类、汽车类、建筑类和服务类专业;服务强军战略,发展军士特色专业。下设9个二级学院,开办30余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6个、国家“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定向培养军士专业7个。 名师巧匠荟萃,结构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千人计划”专家2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4个。还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 实践实训赋能,技术技能传承。拥有波音737、翼龙无人机、歼-8、轰-6、安-26运输机、直升机等飞机16架,航空发动机60余台和大量先进设备。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项目2个、实验实训室62个。在航空工业成飞公司、四川航空公司、中航无人机公司、电子十所、一汽-大众公司等企业,建有校外实习基地130余个。建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5个技能传承平台。 教育硕果累累,办学成绩斐然。获得“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精品课程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在线开放课程10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近3年,在校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竞赛奖100余项、省级竞赛奖350余项。学生曾连续5年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国际超轻复合材料竞赛(SAMPE),夺得全球总冠军4次、亚军1次。 科学技术创新,服务社会发展。建有院士工作站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承担翼龙无人机适航标准体系开发和千万元级技术项目3项。近3年,累计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4项(全省最多的高职院校),市厅级科研项目22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8项、实用新型专利1282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5项。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4项。与航空工业成飞公司合作建立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航空维修”“制造团队挑战赛”中国集训基地和CAM技术中心;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联合举办CCAR-147培训中心;与瑞士GF加工方案、瑞典海克斯康、北京精雕、厦门金鹭等企业,共建教学、生产、科研融合的技术创新协同中心。为全国393所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开展培训;获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7项;为行业企业开发培训方案117个。 国际交流共融,服务“一带一路”。探索“产教融合+国际合作”新模式,2022年,学校“加蓬鲁班工坊”成为全国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2021年建立非洲加蓬分校。与世界23个国家(地区)的60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累计为4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国家的361名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服务中国航空装备“走出去”战略,为翼龙无人机装配、试飞、维护和维修输送了大批人才。中东国家翼龙无人机服务保障一线技术人员80%为我校毕业生。 用人单位满意,社会声誉日隆。成为航空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首选单位,是为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发集团输送技术技能人才最多的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6%;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就业率70%以上。国家级媒体相继报道我校办学经验和做法,仅2022年,上中央电视台3次、《中国教育报》4次、新华社和中新社6次。 永铭报国初心,优秀人才涌现。为航空工业、国防科技工业、部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约7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邓小刚少将,航空工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特级专家汤立民,“探月工程优秀个人”孟庆微,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教练邵志永,央视报道的飞机装配师张泰军,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全国技术能手白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吴诗翼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迈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学校将秉承“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精神,始终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技术强军”的历史使命,胸怀“国之大者”,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航空职业技术大学而团结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是由职工捐资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学校始建于1964年10月,时名辽宁省对外贸易职业学校,在沈阳、大连两地办学。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办学,1979年1月在大连市甘井子区三道沟恢复办学,定名为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1987年5月,学校迁址至大连市沙河口区杨树沟。1997年4月,经辽宁省外经贸厅同意在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民办分校。1999年7月,教育部批准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民办分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定名为万成经贸职业学院,2001年2月,辽宁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辽宁对外经贸职业学院,2003年9月,与辽宁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本科生。2005年3月,教育部批准建立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发展规律,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弘扬“团结、进步、改革、奉献”校园精神,遵循“求真、明德、至善、超越”校训,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民办本科大学。 学校坐落在渤海之滨、历史名城大连旅顺,占地面积5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4万平方米,在校生11696人。图书馆藏书127.4万册,各类实验室83个。现有专任教师66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32人,二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3人。拥有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秀专家、省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省优秀青年人才等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区域经济发展教师团队、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教师团队是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美育教研团队是辽宁省美育优秀教研团队。 学校目前拥有4个学科门类,6个一级学科,22个本科专业,下设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5个二级学院15个系,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本科示范专业、省级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向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市场营销、日语、物流管理、金融学、俄语、财务管理等12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商品交易分析与模拟实验室为辽宁省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国际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语言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信息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管理与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开放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外经贸人才。坚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才”的理念,助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培养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辽宁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先后与国家商务部、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辽宁省商务厅、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政府、辽宁省对外贸易企业协会、中国外运辽宁公司、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东软集团、中国银行大连分行等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建立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搭建了良好平台。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新西兰等近10个国家的15所大学和5个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情筑物,以制度事,以文化人”,打造了优秀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勤奋创新,严谨务实”的管理作风、"学高身正,诲人不倦”的教风、“刻苦学习,文明向上”的学风,建成了令社会称赞、家长满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无烟校园”。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商务部培训中心大连基地、中日韩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位、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辽宁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辽宁省外贸行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辽宁省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会会长单位、辽宁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单位、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大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曾荣获全国“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外经贸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机关”、辽宁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大连市“环境友好型大学”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越的办学条件,优雅的学习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学子们提供了汲取知识、放飞梦想、实现发展、成就未来的广阔空间。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成都东软学院
关注
自然环境好,离成都较远回家不方便,福利不好,学生不太好管理
评价
2.3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位于古都西安,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科技大学与陕西西科美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03年,原名叫西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正式成立。 学院依托西安科技大学六十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科优势,秉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办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开设定制班、共建基地、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奋斗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建设特色鲜明、国际化、具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使命和愿景。 学院设有信息与科技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与人文学院五个二级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48个,涵盖工、管、文、艺等多个学科门类。学院占地近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32.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50万元,在校学生1.1万余人,校园环境清新幽美,教科研条件达到教育部规定。 学院秉持“自强不息、日新月异”的校训,通过与国外优质高校、国内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促进校企联合培养,形成本科、专科、国际教育三位一体,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人才培养体系。97.33%的就业质量指数,使学院成为最具综合实力品牌的独立学院之一。 先进的教学体系+完备的学科实验室+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前瞻性的创新实验班,培养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社会力量以新机制、新模式于2004年创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位于南二环东端,西安市新城区幸福林带南段,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东依景色怡人的浐灞生态园,交通便利。学院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公寓楼、图书馆、餐饮服务中心、室内外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健全,仪器设备先进。 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以生为本、和谐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坚持“高起点、严要求、懂理论、强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精勤育人。学院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管理、艺术类学科为特色,以工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设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7个二级学院,27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2012年,学院成为陕西省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13年,学院全部专业在陕西省升入二批次本科招生,也是陕西省当年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二本招生院校。2019年,陕西省合并本科第二和第三招生批次,学院的招生规模、报考率、报到率均达近五年新高。2021年,学院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独立学院榜单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十八位,西北地区第一位。同年,学院获批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院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立项11项,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0项;省级教改课题17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1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1门,专利68件,陕西省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主(副)编教材和专著152部。 自成立以来,学院始终秉承“以生为本、和谐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精勤育人。华清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2010年,舞蹈学专业学生一举夺得全国顶级专业舞蹈赛事——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的“十佳作品奖”,为陕西省首次赢得该项赛事的最高荣誉;2018年,摄影专业学生在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中为中国参赛队赢得唯一金奖。2020年,学院参赛队在陕西省第七届大学生模拟及模数混合电路应用设计竞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本科组“TI”杯奖。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十年超过90%。2021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子在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022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子在“徕卡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23年,土木工程专业参赛队在“盈建科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高校缔结为友好合作院校,深入开展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短期研修、中英“4+1”建筑学本硕连读国际班等多种项目,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办学格局,拓宽师生国际视野。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6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来学院访问时,对学院校园规划和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学院利用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的校舍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创举和典范。2012年,学院成为陕西省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13年,学院全部专业在陕西省升入二批次本科招生,也是陕西省当年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二本招生院校。2019年,陕西省合并本科第二和第三招生批次,学院的招生规模、报考率、报到率均达近五年新高。2021年,学院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独立学院榜单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十八位,西北地区第一位。同年,学院获批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沪ICP备2021021796号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62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