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

关注
去评论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公司及产品、业务简介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煤神马联合盐化”)是一家集煤炭、化工、盐业、电力、科研、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自成立以来,平煤神马联合盐化始终秉承“创新、和谐、共赢”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存续
公司全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
曾用名:平煤集团联合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中平能化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史永飞
成立时间:2007-11-26 注册资本:25896.25万人民币
信用代码:91410422668883931N
参保人数:511
注册地址:平顶山市叶县叶廉路与东环路交叉口东1KM处
官网地址
客服电话
0375-6115855
企业性质:国企、私企还是外企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属于国企。
相关公司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拥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3张世界级名片的滇中腹地——楚雄。学校的前身是上海市卫生学校。1970年,为建设边疆,改变边疆人民缺医少药的面貌,上海市卫生学校整体搬迁云南楚雄,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建起了卫生学校,从此开启了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光辉的历史,开启了边疆民族地区卫生教育的新征程。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6年云南省楚雄卫生学校升格为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国标代码14013),是云南省特色骨干专科学校。 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遵循“重质量,创品牌,突特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理念,秉承“砺志笃行,大医精诚”的校训,弘扬“远志勤业,厚德济世”的校风,坚持“博学善导,敬业求真”的教风,倡导“虚心好学,善思勤勉”的学风,以“立足云南、面向周边、辐射西南,打造省内同类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药类高等院校”为发展目标,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术熟练、应用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办学历史长、专业齐全、办学水平高的医药专科学校。学校由当初面向全省招生发展到现在面向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为云南省成人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人才5万余人,全日制中专、专科学历教育4万余人,学校长期负责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玉溪市、普洱市、怒江州等地区的乡村医生、社区医生、民族医药人才培训工作。2个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获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7个专业获省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建设项目,形成了医学、医学检验、药学、护理、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等6大专业群,建立起结构合理、骨干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学校占地463.57亩,校舍建筑面积18.36万平方米,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1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161个(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4所),图书馆藏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教学实验设备总值14461万元(含正在采购的德促项目设备1400万欧元);有在职教职工385人,外聘兼职教师400余人(含医教协同教师)。学校设有8个系部、2个研究所(药物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32个专业,面向全国20个省区市招生。截止目前,有全日制学生10755人,成人教育在籍学员5100人。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模范职工之家、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示范单位、示范职工书屋、无偿献血促进特别奖”及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平安校园示范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教书育人示范岗”等殊荣。2018年荣获云南省首届“文明校园”称号,2021年,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称号。2010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7月通过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特色评估,2018年获云南省教学管理十五强。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弘扬西迁精神,一路追梦前行。在新征程上,学校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锚定升本目标,全力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以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事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服务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弘扬彝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创建工作,全面实施“人才、质量、特色”三大发展战略,积极向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药本科院校迈进,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网址:www.cxmtc.net。 联系电话:0878-3875473(含传真)。 招生咨询电话:0878-3875439(含传真)、3875546。 学校地址:云南省楚雄市高新区东盛西路(邮编675005)。 电子邮箱:cxyz439@126.com。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73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院校、军队定向培养军士定点高校,主要承担为军队培养定向军士,为军队装备保障和地方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 学院现有跳马、圭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2.66万余册。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基础教育、军士教育管理学院、体育工作(教学)部等8个教学院部,开设有飞行器维修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空中乘务等22个专业。荣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有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个、骨干专业4个、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点3个、教学资源库3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门,立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2部,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楚怡”文化传承基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师空间课堂等建设项目70余项。建有集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航空科普教育、体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湖南航空馆。 学院坚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设有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全国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职业院校牵头单位)、全国航空工业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航空工业航空文化育人专门指导委员会,湖南省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湖南省飞机维修工程、导弹维修工程、军用飞机维修与服务保障工程、通用航空器工程等4个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省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培育基地,航空修理系统教育培训中心、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航空装备修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等产学研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大国工匠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奖1人,国家级、省级技术能手21人、技能大师13人,客座教授39人,企业技术骨干及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210人;有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芙蓉学者5人、省芙蓉教学名师3人、省楚怡教学名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12人,国内访问学者45人,省青年骨干教师35人,空军专家库专家2人,航空装备修理系统首席技术专家2人;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5个,省“楚怡”工坊2个,省职业教育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19%。 近年来,学院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针,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办学治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全过程,打造了军队和航空特色品牌。学院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航空装备修理系统先进单位”“航空装备修理系统先进党委”“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党建示范高校”、“湖南省高校基层党建示范点”、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集体”等百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2023年,学院荣登全国高职院校发展智库5个百强榜单。 雄鹰高飞,逐梦蓝天!面向未来,长沙航院坚持以高水平党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始终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强化“进德修业、航空报国”核心价值理念,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大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知名的一流航空高职学院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南昌职业大学
学校介绍 一、学校概述 南昌职业大学创办于1993年,是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全日制国家统招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也是江西唯一一所综合性职业本科高校和经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牌的产教融合职业本科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学校坐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古城——南昌市,占地1657.84亩,在校生17681人,馆藏纸质图书135.17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068万元。 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宜人,校园文化活动多元,同时还不断发挥信息化融合优势,设置了“互联网+校园”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5G时代下的智慧校园建设。 二、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要求,建立起了以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为主导。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99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31人(正高115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724人;“双师型”教师470人。 三、办学特色 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学校秉持“工商结合”的办学传统,依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态势,瞄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等新业态,组建了工商管理、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与艺术文化等专业群。通过多年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集约化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依托。 人才培养特色显著--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堂与实训室、课程与岗位、能力与证书”的“三对接”;坚持由“双师型”教师担任核心课程教学任务,运用案例式、任务引导式、项目驱动式等一系列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重走红军长征路等各种形式,向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传承力、引导力、凝聚力、亲和力、熏陶力、保障力六力合一的育人模式 创新创业特色多元——学校不断优化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建有“创客学园”开展不同形式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学校每年举行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创业团队提供项目论证、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形成了“孵化促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集约培养、校企合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起了校内外两大实践教学集约化服务平台,为校企共育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学校还推进落实“1+X”证书制度,学生双证率达到98%。 四、校企合作 学校深入贯彻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与京东、华为、中兴、千锋等国内200多家知名企业共同创办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共育人才:兴建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智能制造等8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实现了校企共建专业:与京东共建电子商务和物流专业,与华为共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专业,与中兴共建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等。 学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属性,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寻求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在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新路上,打造“云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新空间”,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每年为在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达到了毕业生就业率逾九成,成为经江西省教育厅评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学校。 五、赣台交流 学校长期开展的赣台青年学生交流已经形成特色,多次圆满承办国台办交办的项目,连续举办了八届的“海峡两岸(南昌)青年学生夏令营”,为两岸青年学生搭建起了相互交流的桥梁,被省台办授予“赣台青年学生交流基地”,被省台湾台胞联谊会授予“江西赣台青年创业学园”,经省台办批准成立了南昌职业大学台湾事务服务中心。 六、学校荣誉 学校依法规范办学,校园文化高雅,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良好,先后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院校、江西省人民满意十大品牌高职院校、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A等、全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学校、省本级社会组织5A级单位、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七、未来发展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职扩招计划的实施,学校已进入国家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面向未来,南昌职业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要求继续秉持“开放办学、职业引领、德技并修、学做合一”的办学模式,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直属于河南省教育厅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已形成“一校、两地(郑州市、开封市)、三校区(郑州校区、开封北院校区、开封南院校区)”的办学格局,主校区在郑州市中原区。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河南省化学工业学校,2010年转制为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与原河南省医药学校合并更名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校是河南省省级骨干高职院校、省级品牌示范院校,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总占地面积875亩,建筑面积30.97万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121个,各类图书资源总量达545.22万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设有9个二级学院,1个本科部(与郑州轻工业大学联办),5个教学部(中心),全日制在校生达190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8.1万余名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各类从业人员6万余人次。 专业建设协调发展。学校按照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内涵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骨干示范院校项目为重点,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各专业群协调发展的多元格局。学校现设有50个专科专业,4个本科专业,涵盖生物与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食品药品与粮食、医药卫生等10个专业大类。其中,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实训基地2个、产教融合项目1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完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材1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立体化教材4部、省级“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2部、省级教学工程项目25项。 师资队伍德技双馨。目前有教职工851人,其中高级职称224人,中级职称327人,“双师型”教师439人,拥有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教师408人,聘请知名企业中中高级技术人才做实践指导教师168人。学校现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4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4人,全国石化行业教学名师3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44人,省级优秀管理人才7人。学校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教师学历、职称、企业实践能力提升计划,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与能力。学校教师队伍专业理论水平高,务实创新能力强,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以赛促教成果显著。学校积极推进赛教结合,专业建设突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探索出了一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先后承办了七届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5项;获得省级一等奖54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83项。学校注重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各二级学院均设立有创新创业实训室,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到专业课程中。三年来,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1项,河南省选拔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33项,学校连续三年获优秀组织奖;“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项,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7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7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7项,学校获“河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服务社会。学校以河南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为平台,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河南省化工公共行业实训基地、河南省“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郑州市科普基地为依托,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行业发展要求,发挥人才、设施资源方面的优势,搭建开放性、多功能社会服务平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三门峡陕州区人民政府、开封祥符区人民政府、商城县人民政府等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陕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建设“陕州产业学院”;与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数智财经产业学院”;与河南华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华夏医药健康产业学院”,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等180余家国内大型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学校是河南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厅、财政厅等七厅局认定的“河南化工行业公共实训基地”“河南省2013、2016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命名的“石油和化学工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认定的“河南省高校与产业集聚区开展深度合作项目建设单位”及省级产学研合作试点项目单位。 学校以“科技强校、科研促教”为宗旨,创建省级平台,争取重大项目,加速成果转化,培育科研团队,拓展产教融合,强化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聚焦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省、校二级联动科研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23项;发表学术论文1921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著作309部;授权专利491件、软件著作权66件,科研创新实力大幅度提升。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搭建“线上+线下”科技与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合同到款数百万;开展岗位技术培训、科技支农等多种形式职业培训,年均10万人次以上。引智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规模近400人,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校企合作保障就业。学校注重全方位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网,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及大中型企业用人专场招聘会。目前,学校与中石化、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725研究所、格力电器(郑州)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集团、京东集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8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学校40%的毕业生进入了这些企业,待遇优厚,就业满意度高,职业发展前景光明。学校近三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 数十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骨干高职院校”和“河南省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百强职业院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是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在新的发展阶段,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宗旨,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深度对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区域产业布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石,完成“双高”建设任务,使学校综合实力列入国内知名、省内一流,成为人才培养力强、技术创新力强、行业服务力强、国内影响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河南省高水平高职强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介绍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学校坐落于山东省会济南市,拥有主校区(章丘)、北校区(商河)两个校区,在校生2.3万余人,校舍建筑面积近74万平方米,下设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商学院、数字财金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办学定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百强职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5A社会组织”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政协系统首届“最美政协人”等称号。根据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CNUR)发布的2023年ABC中国职业本科大学排名,学校位列全国第13名,其中在全国民办职业本科大学中位列第3名。 专业建设: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学校围绕制造强国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聚焦山东“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主动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新能源等支柱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先后开设了26个本科专业、49个专科专业,打造了新基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新型建筑工业化等4大新工科专业群和数字财商服务新商科专业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65亿余元。现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先后获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程等30余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2022年,立项省级教改项目8个,其中重点项目6项;2023年,立项省级教改项目6个,其中重点项目5项,重点项目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职业院校首位。 师资队伍:坚持一流导向 构建发展第一资源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梯度科学、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达13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82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73人,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近五年累计不低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756人。多渠道多形式聘请高层次人才,先后培育及引进博士100余人。本科专业全部由省级教学名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先后建成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省级教育教学创新团队7支、省级教学团队5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30余人获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青年技能名师、首席技师等称号,成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产教融合:聚焦人才培养 打造技能服务高地 学校积极打造产教融合生态平台,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努力扩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性和互融度,与行业知名企业和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撬动企业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先后共建了鼎利通讯学院、华为ICT学院、甲骨文云学院、歌尔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创智能金融学院、山东高速路桥产业学院、京东数字商务学院等产业学院,与中国重汽、海尔、海信等30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开发课程40余门、共同开发教材30余本、联合授课50余门,企业先后派遣400余名高级工程师来校兼职上课,课时数达上万学时,校企合作实现了由浅层次的“实习就业”到深度合作、协同育人转变。两个项目入选省教育厅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名单;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济南市数字电商与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科学研究:厚植科研底色 激发科创卓越动能 学校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现已建成10余个省级平台或技术研发中心。依托4大新工科专业群,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建成新型建筑工业化、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服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时空物联云应用”等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80余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启动实施“大学生科研攻关专项计划”,划拨200万专项经费,设立100个学生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五年来先后获国家、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3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内的授权专利180余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横向科研到账经费近3年年均1000万元以上。根据《高职发展智库》公布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统计排名情况,2023年全国共有38所高职院校获59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校与其他高校并列全国第六名。 招生就业:深化能力本位 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推行招生、培养与就业工作三位一体有效对接,主动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近三年撤销专业11个,本科专业连续四年均一次性录满,录取分数逐年提高。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校长、书记带队开展访企拓岗,出台高质量就业奖励办法,设专项奖励经费,大力实施“订单培养”,开设了青岛海信、柳州五菱、甲骨文、百度等十几个订单班;联合50余家企业在校内设立企业奖学金,覆盖学生总数20%以上,资助金额近500万元;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6%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首批职业本科毕业生中有143名考取研究生,49名考取国家公务员,研究生考试国家线通过率达13.4%,增强了办学吸引力和社会美誉度。 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校党委聚焦党建引领,重视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系统推进职业本科建设,着力打造了“1+3+N”党建工作体系,“1”即聚焦“建设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一个目标;“3”即推进“思想铸魂育人、师德强基固本、党组织标准化”三大工程;“N”即以党建结对为抓手,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N个方面深度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先后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马院思政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校办学事迹、育人成效、职业本科探索经验等先后被央视新闻、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联合日报》《山东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学校根植于齐鲁文化沃土,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奋力开创职业本科建设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贡献职教力量。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是1993年由同济大学退休教师协会举办、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1年纳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目前在校生7000余人。 学校源于同济、校长来自同济、师资主引同济、办学依托同济,教学管理秉承同济大学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首任董事长为土木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两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李国豪;第二任董事长为上海市原副市长夏克强;现任董事长为同济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家伦。 2019年我校被教育部认定为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是入选的200所国家优质校中唯一的一所民办高校。 学校被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上海市教育系统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校园”,入选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市级示范校,案例入选教育部职成教司100个“三全育人”典型案例。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被上海市委组织部命名为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设计创意学院直属党支部入选“上海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宝山校区坐落在宝山区水产路,校区毗邻地铁一号线宝安公路站,公共交通抵达便捷。杨浦校区坐落在杨浦区武东路,位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之间,有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 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强技乐业”的办学理念,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形成联动机制,与同济大学、瑞金医院、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育人,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专业建设是立校之本,质量提升是强校之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坚持职业特色办学 学校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数字技术、土木建筑类专业为特色,紧密结合新技术发展、产业升级的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重点建设土木建筑、财经、汽车、计算机、艺术设计、交通运输、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其中建筑设计、助产、工程造价三个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学校设有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护理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基础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坚持高水平办学 学校坚持高水平办学,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上海市一流专业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双师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示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上海市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景观设计、外贸单证实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初步等15门课程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含4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11个市级教学团队(含5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位市级教学名师,14名晨光学者,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6项,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3个、上海高职教育质量决策咨询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个,拥有“高本贯通”试点专业2个,“中高贯通”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认定项目10个,目前我校为教育部“1+X”项目试点院校,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20个。 坚持国际化办学 学校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韩国、德国、泰国、捷克等国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引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课程资源,每年都会输送大批师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培养师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出版印刷类学校,被誉为中国出版印刷专业教育的摇篮,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特色学校。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0年,学校被列为国家100所骨干建设高职院校单位之一,2015年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两部委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学校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是上海市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首批试点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单位。2017年,学校1名教师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申办形象大使,学校助力上海获得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获得教育部“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称号。2022年,“分类评价”工作在上海“应用技能型院校”中再次以显著优势排名第一,社会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近70年来为我国的出版印刷传媒业培养了7万多名高层次技术骨干和行业高级管理人才。学生连续五届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分别在2013年、2015年和2022年荣获第42届、第43届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铜牌、银牌和金牌;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届美国印刷大奖中,学校师生勇夺其中15项最高奖项——班尼金奖(Benny Award)。中国印刷传媒高技能人才正陆续从学校走向世界。学校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第43、44、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中国(牵头)集训基地,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中国(其他)集训基地,被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学校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为“国家印刷出版人才培养基地”,连续六次被授予“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8年3月,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受聘学校名誉教授,建立了“西蒙·巴特利中国技能研究工作室”。 学校以培养服务上海和全国出版印刷传媒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秉承“立足上海、依托行业、发展特色、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以“工文艺融汇、编印发贯通、教学做互动、产学研结合”为办学特色,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技能型高等院校,使学校成为国家出版印刷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基地、国际先进传媒技术推广基地。 学校秉持“崇德弘文笃行致远”校训,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化的教育思路、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内容及灵活的育人形式,形成了工、文、艺相互渗透且有鲜明特色的“印刷工程与包装设计”、“出版传播与文化管理”、“艺术设计与影视动漫”等专业群。学校现设有印刷包装工程系、出版与传播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文化管理系、影视艺术系、动漫与电竞系、外语系、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和继续教育部等教学部门。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工文艺融合,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依托行业产业,构建由课程实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建有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专业设备种类齐全,实验实训项目丰富。由学校为牵头单位建设的“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获批为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中的“专业领域实验室”,这是学校获批立项建设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瑞典、爱沙尼亚、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跨国公司、行业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其中不乏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芬兰奥卢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印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日本小森公司等国际知名单位。学校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科)合作办学项目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表彰项目。学校顺利完成印刷媒体技术专业ACCGC认证现场评估工作。国际化办学成为学校的品牌。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协助孟加拉国家印刷工业协会筹建印刷职业学院。与香港印刷科技研究中心、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合作建立“Idealliance-China G7 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境外技术技能培训。编写的《出版印刷人才培养教材》作为培训教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刷员工开展印刷技能培训,推进了国际出版印刷服务合作、促进了出版印刷业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一直在99%以上,专升本率保持在15%以上。 学校坚持“观念兴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夯实“三位一体”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坚持校企合作多员参与的办学方向,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中国出版印刷传媒领域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致力于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艺术眼光、创新意识的印刷出版传媒类高端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上海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 Founded in 1953, 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 (SPPC) was the first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linked to the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in China. Co-sponsored by the former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and Shanghai Municipality, it is the cradl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is field. In 2008, SPPC was rated as excellent by the Ministryof Education in eval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2010, it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100 key construction uni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In 2015, it passed the inspection of the Ministryof Educ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obtained the Excellent level. In 2017, a teacher of SPPC was selected as the image ambassador for the 46th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and the college also helped Shanghai win the right to host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in 2021. Over the past 70 years, SPPC has trained more than 70,000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and senior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China's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industry. Asrepresentatives of China, some students in SPPC attend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for three years, and won the bronze and silver medals in the Print Media Technology Projects of the 42nd and 43rd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s, in 2013 and 2015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consecutive American Printing Awards in 2017 and 2018,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SPPC won 15 of the highest awards -- the Benny Award. As high-skilled talents in China's print media are gradually moving from SPPC to the world, the college was identified by the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as the China Training Base for the 43rd, 44th and 45th Print Media Technology Project in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and wasawarded the “National Skilled Talent Training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SPPC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as the National Training Base fo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原常德师范和桃源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原桃源师范由著名民主革命家宋教仁于1912年倡导创立,原常德师范始创于1947年。 学校位于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常德市。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的常德,古称武陵,是一座拥有二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湘西北铁路枢纽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称号。 学校是国家教委表彰的全国先进师范、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幼教舞蹈素质与能力培训项目优秀培训基地、省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省教育科学学前教育研究基地、省级文明单位。学校和日本琵琶湖学院大学、韩国启明大学是友好学校。百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0多万名,作家丁玲、诗人未央、教育家王一知、原副省长李友志等都是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位于常德市职教大学城,占地549亩,新校区规划占地271亩,建筑面积19万多平方米,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设备仪器总值1.5亿元,馆藏图书113万余册,建有专业实验实训室及专业教室共93间,教学琴房367间,多媒体、语音、科学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现已形成以教育学为主,文学、艺术学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目前,开设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体育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表演艺术、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等21个大专层次专业,学前教育和艺术教育两个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职业院校“双高”项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学校面向14省市招生,高招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多人,有教工627名,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3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0人、硕士309人,“双师型”教师245人。 百年师范,万世师表。学校以培养专科层次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常德市在职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为己任,以立足湘西北、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办学思路,力争建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学校介绍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于199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十五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之一,2022年6月,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肇庆市。学校拥有星湖和大旺两个校区,星湖校区坐落在肇庆七星岩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大旺校区坐落在肇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1745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多人。校园建筑中西合璧、优美典雅、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被誉为全国最美民办大学之一。 办学27年来,学校秉承“重知识、更重能力、尤重品德”校训,坚持“海纳百川、坚韧执着”的办学精神,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先后被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评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广东省十佳民办高校”等多项殊荣。 学科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形成了工、管双轮驱动,工、管、经、文、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建有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等15个教学单位。开设22个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建有工商企业管理、机器人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建设工程管理5个专业群;建成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工程、现代商贸、艺术设计等十一大实验实训中心,有各类实验实训室220多个,现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1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 科研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决策咨询基地1个,省级博士工作站1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省级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此外,还建有广东省普通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4个。近三年,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项33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立项208项,其中省部级、地市级重点以上项目36项;横向科研立项63项;省部级政府采纳的咨询报告5篇;科研经费累计1881万元;公开发表论文708篇,其中北大核心以上期刊论文48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9部;获批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27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优良。现有专任教师101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10人、副高职称248人、中级职称249人,博士学位教师92人、硕士学位教师50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专任教师人数的52.41%。同时,还聘任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162人,校外教师92人。引进了一批包括省级教学名师、教授、博士在内高层次人才,以及具有行业或企业经验和背景的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坚持立足肇庆、服务广东、辐射大湾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根据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以核心课程为主干,构建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的“三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训并重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岗位能力目标为驱动,以课程建设为载体,通过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粤嵌”和“电竞”等7个产业学院,推行教师“双师型”和学生“双证书”制,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逐年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搭建了大学生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孵化三级平台,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累计为社会输送近1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2017年、2019年学校分别荣获广东省职业类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校园基础设施完备齐全。图书馆馆藏图书220.9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38.55万册、电子图书82.36万册;建有国际标准的跳水游泳馆、网球馆,先后承接过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全国游泳争霸赛、东京奥运会蹦床选拔赛等重要体育赛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02亿元,各类实验实训室、计算机机房、语音室、舞蹈训练房、钢琴房等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户外体育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文娱、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学生公寓及热水供应、洗衣机等生活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备。 目前,学校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市发展机遇,全力推进职业本科试点改革、大旺校区“领航计划”、创新强校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争当新时代职业本科教育的排头兵,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奋斗目标不断迈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以培养经贸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国有公办高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百强学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坐落于海口市江东新区,占地面积1032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治学求知的理想之地。学校设有财务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国际旅游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乌拉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5个专科专业(方向),1个“4+0”联合培养本科专业,6个“3+2”分段培养专业,4个联合培养“专升本”试点项目,专科学生12466人,联合培养本科学生917人,国际留学生180余名。学校现有教职工785人,其中专任教师609人,获得各类高层次人才称号226人次,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6%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持办脊梁教育、育脊梁人才、建脊梁大学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高度融合、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一组一学一院一会一坛一团一网一堂一服一地”的“十个一”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4%以上,多次被评为海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100强;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及各赛项中多次荣获团体和个人一、二、三等奖。 学校坚持合作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组建“政府主导、学校负责、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牵头组建海南国际旅游管理职业教育集团、海南财税金融职业教育联盟、海南国际贸易产教联盟,成立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现代供应链等14大产业学院和20个大师工作室。打造一批集科技创新、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双师”培养、企业生产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能工巧匠、候鸟人才近200人担任兼职教师。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丹麦等35多个国家的50余所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设有校际交换生、课程培训、学历提升、境外实习就业等国际合作项目。实施校际学分互认、互换、双学籍、双文凭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国外课程培养,学生可通过“2+2”“2+3”等分段培养方式到国外攻读本科、硕士学位;学生可到阿联酋、新加坡、韩国、马尔代夫等国家实习、就业。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构建“一本三脊四梁八柱”脊梁文化体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男子足球队11次获得海南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2015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季军,2018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亚军,2019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优秀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连续18年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提供高水平志愿服务;近50个大学生社团,为学生张扬个性和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丰富多样的人文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 近四十载求索创新,两次创业谱写辉煌。今天的海经贸,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大发展时期,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而团结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