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玻汉中硅砂有限公司

关注
去评论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2
共2人评分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公司及产品、业务简介
台玻汉中硅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11日,是一家专业从事石英砂、石英矿等产品生产加工的公司。公司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镇西郑营村,注册资本为1050万美元。 作为台玻集团在大陆投资的一家重要企业,台玻汉中硅砂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科...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存续
公司全称:台玻汉中硅砂有限公司
曾用名:-
法人代表:林嘉宏
成立时间:2004-02-11 注册资本:1050万美元
信用代码:91610700755244273R
参保人数:15
注册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镇西郑营村
官网地址
客服电话
0916-2395012
企业性质:国企、私企还是外企
根据名称“台玻汉中硅砂有限公司”,该机构属于外企类型。通常情况下,“台”字代表着与台湾相关联,而“台玻”通常是指台湾玻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Glass Corporation),因此可以推断这是一家台湾企业在中国大陆成立的子公司... 全文
相关公司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医学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校创办于1952年,历经河南省卫生干部学校、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个阶段。2002年开办普通专科医学教育,是河南省高职“双高”工程建设单位。 建校近70年来,学校秉持“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医专精神,立足河南,辐射全国,面向基层,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持续加强内涵建设,紧密结合河南省卫生健康行业和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遍布我省医疗卫生单位,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郑州新郑教育园区,北校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占地面积共80.86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42.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9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8亿元,馆藏图书76.11万册,电子图书51万册。学校现有教师770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264人,博士20人、硕士409人;拥有二级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40人,引进特聘教授9人。学校面向全国18个省份招生,现有全日制学生11879人,2021年报到率96.82%。成人专科教育学生602人、成人本科教育学生492人。 学校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士官人才培养定点院校。目前设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检验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部、基础医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30个专业(方向)。护理专业是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全国护理示范实训基地、省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专业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连续八届蝉联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荣获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临床医学专业团体一等奖、影像专业团体一等奖。 学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建有医学科研实验中心,成立河南省脑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老年医学研究所、肿瘤研究所等,建成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站、基础医学虚拟实验中心、临床医学仿真实训中心、护理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智慧养老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学校职业培训成效显著,作为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河南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等14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持续开展全省专科护士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乡村医生培训等,促进全省卫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年均培训各类人员达1.2万人。 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设计床位2000张,开放床位820张,专业齐全,设备先进,完善功能。加强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105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满足临床教学和实习实训需要。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全科医学教育重点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工作环境】楼盖的挺漂亮,就是走路有点远。挺怀念以前的同事。 【薪资福利】薪资待遇非常一般,已经离职很多年了。
评价
3.3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沈阳工学院
很坑,官僚主义很重不怎么样
评价
2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长春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长春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坐落在美丽的双阳湖畔。校园占地84.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3亿元,建有3.3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118万册,电子图书76万种,建有3.8万平方米的实验大楼。拥有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和容纳30000人的体育场,校外实习基地328个,校园实现数字化网络管理,大型电子阅览室、设施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游泳馆等一应俱全。 学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学为特色,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置55个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6万余人。 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的理念,立足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校现有教师987人,拥有工程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各类优秀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依托学校特色学科、平台和人才团队优势,聚焦“六新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发挥学校智库作用,积极服务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近年来,在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肉牛产品加工与安全、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先后获批国家科技部“鹿业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梅花鹿精准检测产业化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教育厅“动物营养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鹿业工程研究中心”“长白山生态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和“吉林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5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等各级主管部门科研课题共计400余项,其中:承担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专项“器官重建与制造”,免疫缺陷动物异种鹿茸构建及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资助经费720万元;承担吉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研究项目——“深化吉林省农村"三变"改革对策建议”,得到韩俊省长肯定性批示。先后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5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3000余篇,申报各类专利近200项。 学校先后与韩国建国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北华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能力本位、立体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学校重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建有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实施六位一体、层级递进、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毕业生创业数量和质量,形成了以就业带动创业和以创业促就业的良好局面。先后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吉林省省级十佳示范性创业园”,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我校设立了吉林省长科人才职业技能评价中心。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公众号查询证书信息,证书终身有效、全国通用,出国有效。该证书是学生具备职业必备学识和技能水平的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是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职业生涯的晋升周期。近三年,有12000多人次考取了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 2020年长春科技学院选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1银奖、1铜、6个优胜奖、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人评选为“最佳选手奖”、2个项目2人入围中国集训队为吉林省争光,2022年在吉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16个赛项比拼,荣获“8金、6银、6铜,12优胜”的好成绩,是全省参赛项目最多、参赛选手最多、奖牌数最多、竞赛成绩最好的参赛单位。近三年,学校考研率逐年提升。其中,生命科学学院近三年平均考研录取率达到24%。2020-2022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1.32%、81.37%、89.94%,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4%。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目前已同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泰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等12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6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与10余所高校共同商讨本-硕-博项目推进工作。按学校“十四五”规划大力开展自有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培养战略,建设高水平海外博士培养基地,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世纪大学、泰国格乐大学、韩国南首尔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开展了教师博士项目。学生可通过对外交流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长短期交流或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攻读。我校与俄罗斯阿莫索夫东北联邦大学共建俄语语言文化中心、中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所,与俄罗斯阿莫索夫东北联邦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学校还与韩国建国大学等高校开展梅花鹿高端产品研发与利用的国际科研合作。 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建有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秀课程22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文科基地1个。学校被评为省级“独立学院能力本位、立体化、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9项。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就业创业先进管理集体”。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军民共建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十三年在“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中被长春市高校工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并于2017年7月顺利通过中期检查验收。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学校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独立学院。自2014年始,泰国正大集团全面加入到浦江学院的建设发展之中。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0966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方向,是一所工、管、艺、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国际化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以“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为校训,坚持“工本位”的办学模式,秉持“善学习、会思考、能工作、懂文化、明是非、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社会与业界现实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发挥合作办学优势,稳步落实“工本位”办学特色   办学过程中,学院依托正大集团雄厚的产业背景,根据正大集团农牧业、食品业、商业零售业为核心,特种车辆、物流、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传媒、制药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根据“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开展契合企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协同发展新兴合作模式,合作领域涉及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咨询与开发等多个方面。同时构建的“正大浦江互助共赢网络服务系统管理平台”,推进“工本位”办学理念落地,全面提高师生社会实践能力、工作把控能力和职业形态认知能力。紧密深入的校企合作,为浦江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为遵循“新高教40条”的教育发展思路,强化辅修专业改革,落实“工本位”的培养要求,打造浦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实用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能够了解企业运营基本模式,熟悉企业管理基本规律,掌握实用工商管理知识,培养企业家精神,锤炼遨游市场的能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达成我校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了解企业运营规律、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院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建设,以体育树正气、以艺术养情操、以文化全礼数、以传统育创新。与太极拳文化极为浓郁的武当山武术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创立了九式太极并全校推广,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和谐的意识。在全校范围普及围棋文化,成立全国首个围棋学院,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基础围棋”模块,帮助学生观全局、修心性、懂进退、长才干。学校重视学生“正派、明白、积极”的基本素质养成,成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开设“浦江人文大讲堂”,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来校讲座,倡传统文化、树校园正气,壮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担当意识。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学校介绍  一、本校的概念性介绍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是由西北大学申办、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从事统招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现代学院继承百年名校的光荣传统,以创新模式兴教办学,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新青年的优选高校。   二、本校的外围环境   本校位于中国著名古城西安的南郊。这里远望终南(秦岭),近伴沣水,在历史上一直是一块人杰地灵之处。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草堂烟雾”近在咫尺,“终南捷径”成语故事的原型就发生在校区之南的秦岭内山。据我国文化史专家研究,中华文化的主流源在西周,西周文化的源流出自沣水,这就是有名的“沣镐文化”。   古城西安曾是十三个王朝的建都地,而各个王朝都把学校所在地一带划为皇家内苑。现在还有叫“内苑村”的地方就在本校附近。进入现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盛赞这里为古城的“后花园”和西安的“绿色肺”。现已被西安市规划为人文旅游科教区,重点发展科研教育事业。近年来相继有电子科大、西工大、石油大学、建筑科大在这里建校。据环境专家监测,这里的空气洁净度和氧含量属于最适人居范围,这里的地下水源自秦岭,有益微量元素丰富,水质上乘。在这里就学四年,对于身体发育正处在关键阶段、因学习而极度用脑的青年学子来说是最佳选择。   三、本校的校园建设   本校校园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教学区,由韶光门、大型教学楼(文法、经管、艺术、传媒)、大型图书楼组成。其建筑群为欧式古典风格。南大门(韶光门)为我国大学中最为雄伟经典的校门之一,也是本地区少有的一座面向南开的大学正门。   进门后向东、西各一条主干道,名东部大道、西部大道,再向外为次级干道,名东南大道、西南大道。四栋教学楼分别在这四条主干道的南端形成的东西两翼园区内。每栋教学楼均由五层主楼和与之相连的两边两层裙楼构成。教学楼宽敞明亮、座位充足。教学设施中的多媒体生均座位数远超过国家标准。   图书馆位于东西部大道南端之间,为超大型建筑。图书馆正门南开,宽大台阶拾级而上,六根巨型罗马大柱耸立楼廊。楼内中央为特大天井,阳光通过玻璃幕罩洒入大厅。书库分列两侧,计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财务金融、文学艺术、报刊杂志等,另建有高校中少有的特色书库——国学书馆,馆内收藏国学、儒学、关学方面丰富的书籍,可供研究生和相关学者阅览。图书馆全馆藏书量达百万册之巨,超过国家标准。   图书馆北侧为本地区高校中少有的水景景观——天然泉水汇成的终南湖,湖面青莲片片,芦苇丛丛,湖水碧波荡漾,湖心岛上松柳相映,在本地区高校中罕有的古典式钟塔耸立于湖心岛上,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古城之南的风景尽收眼底。湖周环山林荫夹道,花木竞秀。   校园北区为生活区,建筑群为现代风格,色调温馨明快。主轴线上有超大型餐饮楼,一层为大众食谱,二层为特色小炒,各层均为同学们提供经济实惠的饮食服务。二层中北部建有全国高校罕有的特色免费就餐区——“忧念园”,每位同学每学期都有机会通过吃“忆苦思甜”餐而忧念父母是否健康,忧念学业是否精纯,忧念祖国早日强大、忧念天下永保太平。   餐饮楼北侧为大型综合服务楼,内有超市、通讯、医疗、邮政、银行、书店、日用品商店及其它各项服务。本校校园东、西部大道北段外侧为东、西公寓区,有高规格的大型公寓楼十二栋,宿舍为宽大高档四人间、上床下桌、每人单桌双衣柜,茶几沙发,空调水暖、卫生间和洗漱台。   本校道路命名独倾心血:南北方向为道,东西方向为路,道已如前述,教学楼周围路按四季命名有春风路、夏阳路、秋水路、冬雪路,其他各路按历史文化时序道德观念命名,计有晨光路、尊亲路、时光路、尊师路、文博路、励志路、仁爱路、勤朴路、温泉路、沣水路等等。道路两侧密植雪松、国槐、苦楝、海棠、丹桂、银杏、油松、梧桐、栾树、合欢等优异树种,现在的校园内四季有花(冬天为腊梅和枇杷),四季长绿。   本校校园建有特色景观,在图书馆前文化广场上建有开展各种活动用的天台,天台之南立有八口学业事业人生警示洪钟,所有这一切使得本校的文化底蕴深沉厚重。   经典大气的建筑,美丽灵动的校园,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本校的组织管理   本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西北大学作为申办方,在本校设立了分党委,派出党委书记负责党务工作、政治稳定和思想教育,派出董事参与学校的决策,派出教学副校长负责本校的教学、招生和就业工作。学校董事会聘任校长(由西北大学推荐)负责全盘工作,聘任副校长分管总务、财务和安全保卫等工作。   本校设立了建全的处级部门,这些部门又分别下辖若干科级机构。本校建立了各级团学组织,校团委负责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校园文化活动。本校设立了工会筹委会,以保障教工的权益和福利。   本校教学主体单位为六个二级学院、三个教学部、一个中心,包括导演表演学院、播音主持与影视编导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与摄影动漫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实验实训中心等。   本校按照现代非企业机构进行人事聘任和管理,所有教工均纳入合同制管理,实行全额“五险一金”待遇保障,组织起一支敬业的教工队伍,本校聘请西北大学相关院系负责人或骨干教授担任专业学科带头人。   五、本校的标识和标志歌曲   本校有校训:“公诚雅健”,前两字取自西北大学校训,后两字为本校专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本校有校歌《现代韶光》,其词经典凝练,其曲昂扬激越,高度浓缩了学院的特色和追求;本校有教工之歌《无限责任》,充分表达了“现代”教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担当;本校有标志性歌曲《紫香槐之歌》,歌声深情悠远,体现了本校情感教育的特色;本校有《军训团之歌》,代表了“现代”学子通过军训而奠基大学理想的心声。本校办学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校园文化经典影视片,其中包括“敬重,让我们告别平庸”“认真,让我们迈向成功”“英雄主义的呼唤”“大学誓言”“诚信考试誓词”“忧念词”等等。   本校还确定了一系列CIS标识系统,计有校花、校徽、校旗和校服等。这些都整体性地代表着本校的办学理想和追求。本校主要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对外发布信息,这些信息平台栏目多样,内容丰富,尤其视频栏目全国高校罕见,网站点击率早已进入陕西高校前十名,现已成为国内一个知名的大学网站。     六、本校的专业设置   本校开设了深具特色的专业三十多个,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导演、表演、摄影、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财务管理、金融工程、戏剧影视文学、动画等等。这些专业或为西北大学的强势专业,或为国内的热门专业。社会对这些专业的认可度较高,就业前景良好。   七、本校的兴学理念   本校具有系统的兴学理念。早在办学初期就提出了“替家长着想,为学子负责”的办学立足点,设定了“一切为了毕业后的成功”的办学着眼点。确立了“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的人才目标。   本校系统地提出了涉及大学各个方面的兴学理念,包括:思想政治:坚守主流,传承红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相得益彰;校园文化:清新、进取、高雅、祥和;综合素质:人文情怀、科学理性;素质特点:忠诚负责、融通协作;成功智慧:用心借力、顺势作为;学生管理:细致周到、严格关爱,交流沟通、引导升华;对待学业:只有学好的责任,没有荒学的权利;对待自由:从自理到自律,从自主到自由;对待课业:融会贯通、理解应用;对待考试:诚信第一、成绩第二;对待亲情:铭记、感念、升华、回报;对待师情:礼貌、尊重、谦虚、真诚;对待友情:诚挚互助、谅解宽容;对待校情:认同珍重、归依感念;对待生活:有条有理、自主自为;对待行为:文明雅健、理性自律;大学经历:丰富充实、得到尊重;人生追求:修身、齐家、治业、济天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理念和理想既来自实践,也有对社会历史文化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深沉思考。用这样的理念和理想指导办学实践,使本校的办学行为始终处于正确高效的路径与方向上。   八、本校的教学特色   本校重视成才教育。西北大学派出院级领导主管教学工作。本校设立了督导委员会,总督学负责教学质量的监督。西北大学的专家学者担任本校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主干课的教师多半来自国家重点大学。本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在同类院校中最早成立了二级院系。二级院系在学科建设、教师培养、教学计划修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校实行领导干部定额听课制度,以形成全员重视教学质量的局面。本校实行有组织上晚自习制度,辅导员跟班听课制度。本校倡导师道尊严,对新任课教师进行院领导约谈,对专职教师实行坐班管理,开展学生和教工评教活动。目前本校给教师的课时费标准在同类院校中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及时支付。   为保证成才教育的有效落实,本校实行专家治学,聘请著名行业领军人物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如原西安电视台台长担任播音主持与影视编导艺术学院院长;原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担任摄影艺术学院院长;原西安话剧院院长担任导演表演学院院长;原西安美院设计系副主任担任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担任文学院院长等。   本校以特色教学引领成才教育,重视同学的考研考公务员与创新创业发展,明确制定了“双考”和“双创”教育的兴学方略。“现代”学子从入学起,就得到了成功“双考”和“双创”的各种支持和鼓励。本校成立了“双考”“双创”指导中心,专业分析“双考”的录取情况和“双创”的社会信息,有效指导同学们的“双考”复习和“双创”发展。本校调整课程和课时,加大“双考”理论课的教学,强化“双考”英语和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湖南省卓越高职学院 ◆湖南省第五届黄炎培优秀学校 ◆国家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 ◆湖南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众创梦工场”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湖南省教学管理强校、学生管理强校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湖南省唯一高职院校)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75年,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背靠会龙山,面向秀峰湖,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沙市星沙设湖南湘绣产业科技教育园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沙基地。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益阳市七•二一工艺美术大学和成立于1981年的湖南省服装技工学校。益阳市七•二一工艺美术大学先后更名为“湖南省益阳工艺美术大学”和“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湖南省服装技工学校先后更名为“湖南省服装工业学校”和“湖南省工艺美术设计学校”。1999年,学校开始举办三年高职教育。200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学校设有八院一部,构建了刺绣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5大专业群,包含36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A档)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 学校秉承“致用致美”的校训精神,贯彻“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人本发展”的办学思路,坚守“德育为魂、能力为本、精艺为径、致用致美”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湖湘特色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为国家特别是湖南文化创意和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优秀湖湘文化的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以来,学校学生在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81项,其中国际级奖励4项,国家级166项、省级111项,在校生参加2019全球技能挑战赛时装技术项目赛项夺得金牌,学生创业团队入围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斩获铜奖。2018年,非遗专业毕业生中7人获得湖南省“湘绣优秀工匠”“湘瓷优秀工匠”称号,5人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建校45年来,学校培养了4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毕业生中现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12人,全国知名艺术设计师200余人,校友自创资产过1000万的企业达1200家,涌现出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设计总监黄建成、上海世博会副总工程师吴国欣、广州亚运会服装设计总监金惠等一大批行业精英。 学校现有教师500余人,拥有教学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职称教师205人,建成了国内高职院校首个大师工作室群,聘请了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刘爱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宗凡、黄永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企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实行教授、大师同堂授课教学模式。学校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4项,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成功立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 近五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2018年,学校牵头发起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湖南开放崛起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019年,湖南传统工艺研究院在我校成立,对于加强传统工艺的研究与建设,不断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学校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新湘绣、新湘瓷等文创产品680件,改进工艺51项,产生效益4.68亿元,研发的湖湘工艺美术品、非遗作品先后在美国、智利、巴基斯坦、格鲁吉亚等国家展出,向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输出标准12项。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品牌凸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学校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位于创新求索、文化荟萃、包容并蓄的黄浦腹地,红墙映日、梧桐环绕。其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学院成为卫生部与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个重点高校中的一员。 七轶弦歌、医路芳华。历经百余年的春华秋实和七十余载的风雨征程,医学院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办学使命,秉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院训及“海纳百川、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精诚奉献”的学院精神,始终以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真知、践医学之神圣为己任,与时代齐奋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壮美画卷中留下了诸多浓墨重彩的笔触,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医学人才。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享有较高国际声誉,师资力量雄厚,优势特色明显,学术成绩卓著,集医、教、研以及社会服务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创新型院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在多项学科综合排名中均位列全国医学院校首位。 医学院现拥有黄浦和闵行两个校区。2019年浦东校区项目正式立项。2020年,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盛大开工。2021年全面启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海南国际医学中心项目建设。历经百余年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拉开了从浦西延伸到浦东,从新天地融入到国际医学园区的序幕。 医学院坚决贯彻“人才强院”的主战略,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师云集、人才荟萃。学院现有教职医务员工41636名,专任教师853名,在职高级职称5001人,博士生导师1041人,硕士生导师128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院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牙医学院院士1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2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19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教育部“海外名师”2人。2011年,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医学院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以基地建设与临床优势为依托,以转化医学理念为内涵的“卓越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以“精品化”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的“一个模式、两个主体、三个层面、四个贯通、五个特色”的医学教育架构,实现扎实基础、主动学习、启迪智慧、提升能力、完善人格的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院包含26个学院(系),12所附属医院。覆盖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临床医学八年制(授予博士学位)和10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科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医学影像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护理学)。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科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儿科学、医学检验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班)、临床医学八年制(4+4硕博班)、儿科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五年制(英语班)是学院的特色班级。2019年交大医学院高质量完成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院作为中国唯一院校接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专家组全程观摩,获得中外专家高度评价。 目前学院有在校生10490名,其中本科3580名,研究生6724名,留学生186名。总体就业率达96.21%。 作为第一批试点高校,医学院全面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并按照“团队牵引、首席负责、全程激励、制度保障”的工作原则,在院本部组建了34个教育教学团队,医学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医学院作为教育部基础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口腔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示范中心学科组长单位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具有临床模拟功能齐备、师资团队雄厚、医疗资源丰富、操作平台先进的基地优势,并通过器官系统整合式课程、临床技能操作、客观化临床考试等全面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和创新意识。现拥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 历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公开示范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和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名。 图书馆现藏书量约为 44万余册,可用电子图书50余万册,数据库97个,开放时间为 97 小时/周。图书馆重视资源建设,优化资源布局,资源覆盖医学临床、医学基础、药学及循证医学等生物医学各领域。针对教学方面,引进各类相关数据库,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医学院率先探索和实践临床医学专业“5+3”及“5+3+X”改革。深度参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效衔接,率先试点开展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2022年,新招录住院医师1150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生391名,分别占全市招录总人数的35%和41%。 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医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全国劳模、新科院士、医学大家等与师生面对面,首推“健康中国”思政课程,打造“中国系列”课程品牌。依托“宣誓、授袍、缅怀、授帽、感恩”五项仪式教育,深化育人内涵,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性开展“双师联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整合班导师与新生导师工作制度,实施全程一贯制模式配备本科生班导师,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医学思政教育体系。 坚持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终身教育出发,新组建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面向医疗卫生大健康行业,依托医学院内外一流的学科和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整合优质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资源。目前,医学院共有4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包括: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以及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 医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以整体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内涵为出发点,以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落脚点,推动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整体布局、重点突出,稳步推动国家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高峰高原学科和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带动新一轮学科布局优化。 医学院学科综合实力和国内外权威排行榜排名显著提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药学(与上海交大药学院共建)等四个学科,分别于2017年及2022年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临床医学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成效评价中,被评为整体建设成效显著,获“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申报资格。(在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一期建设成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ESI最新排名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4个学科引文量进入全球前1‰学科。其中,临床医学全球排名95位,为全国第一,同时,发文量为31位,排名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另有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科。U.S.News世界大学最新排行榜中,临床医学全球排名位列62名,首次进入全球前70名。临床医学、外科学、胃肠病学与肝病学、公共和环境及职业健康等4个学科国内排名第一,传染病学首次进入榜单,9个学科国内排名前三,13个学科进入世界百强。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临床医学位列国内第1,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均位居第2,药学第9,护理学第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第15;QS最新排行榜中,医学全球排名第80,牙科学第75,解剖及生理学第38,药剂学与药理学第62,生物科学第80。 聚焦上海“四个中心”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要求,对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方向,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成果转化。持续推进脑科学、肿瘤等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培养储备优秀医学人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医学院设立“双百人”计划,着力培养临床研究型医师和临床专职科研队伍,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高水平创新团队”项目,实现临床-临床、基础-临床、医学-理工学科协同创新。组建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持续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医学院系统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4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奖2项。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1项,连续十三年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发表SCIE论文4990篇,其中CNS(含子刊)论文数72篇、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论文数(/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青岛滨海学院
领导还挺好的,但是大的制度太限制人性了每学期走一批当然也有在那多年的老教师,看个人喜欢
评价
3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广州软件学院
学校介绍 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前身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为广州软件学院,简称“广软”。 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广州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毗邻广州地铁14号线太平站,交通便利。学院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信息技术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 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管理系、财经系、外语系等9个系,开设包括广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在内的3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在校生15000余人。学院定位科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规范,自创办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4%以上,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5%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评价满意度稳定在92%左右。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重点发展包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IT类专业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专任教师6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1%。兼职教师170人。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内外吸纳优秀人才,教师有来自公办高校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海外的留学归国人员,还有来自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学院携手国外大学联盟,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近百所知名大学联合实施“本硕连读”留学计划和交流计划。学院的教学紧贴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沿,同国内国际顶尖的IT企业合作及课程嵌入,同微软合作校园IT计划,IBM合作课程嵌入,软件测试巨头Parasoft合建软件测试实验室,苹果公司共建iOS开发实训基地,华为合办“华为创新实验班”。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经过18年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在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和“民办高校质量工程”引领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提升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学院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创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协同育人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省级特色专业, 73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化大赛,获奖数量与层次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校园景色秀美、书香浓郁,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120余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热水器,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体育设施完备,后勤保障有力,是师生治学读书的理想之所。 站在新的历史定位和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秉承“明德日新、知行合一”的校训,广州软件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和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自身办学特色,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把广州软件学院建成一所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品牌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