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顺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关注
去评论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3
共1人评分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公司及产品、业务简介
商丘市顺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销售、维修和服务的公司,以下是关于该公司的简介: 公司简介: 商丘市顺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是一家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服务企业。公...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存续
公司全称:商丘市顺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曾用名:商丘市景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王桂兰
成立时间:2008-04-07 注册资本:1600万人民币
信用代码:9141140067289780XN
参保人数:32
注册地址:商丘市民主西路西段汽车城内
官网地址
客服电话
0370-2235000
企业性质:国企、私企还是外企
商丘市顺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属于私企。
相关公司
上海建桥学院
学校介绍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营利性全日制民办高校。学校全称为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党建工作特色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等,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学校于2013年9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还获批设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学校于1999年由周星增等一批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出资筹建,翌年6月正式登记设立,2001年4月,学校获批为“民办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8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列为上海市11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在“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建桥学院”,学校逐步成为以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学生报到入学;2010年7月,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秋,学校由浦东康桥整体搬迁至浦东临港。2017年5月学校入选“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20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门、市一流本科课程7门、市级重点课程103门、市重点教改项目16项,近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2万余人;设有14个二级学院,共有49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9个,涵盖经、管、文、工、理、艺术、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基本建成了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7亿元,教学用计算机738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总数19025个;目前,学校建有10个二级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187个。图书馆座位数达到2894座,馆藏纸质图书174万册,电子图书、期刊185.6万册,各类在用中外文数据库37种。 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首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和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首批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基地。学校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学校机电学院的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党委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学校的校训是:感恩、回报、爱心、责任;质量方针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办学理念是:民营模式、公益性质、人本观念、文化管理;办学使命是: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 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全要素、深层次、多元化的深度产教融合体系,形成了“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的应用型人才深度产教融合的培养特色。坚持广泛的校企合作和深度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共同发展理念,探索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和多方共赢目标。通过“四个既是又是”形成了“生产厂房既是工作车间又是实践教室,技术能手既是生产骨干又是带教师傅,见习学徒既是企业员工又是专业学生,加工订单既是生产任务又是实训项目”的学习场所与生产基地双重学习平台,教师与工程师互聘互助的双重教育主体、学生与准员工双重受教者身份的“双元性”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先后与中兴通讯、迪士尼、海昌、豫园集团、东华美钻、科大讯飞、上海电气、永达汽车、临港集团、南麟集成电路、东方卫视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借助兄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学校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增强我校学科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参与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在校生就读期间可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迄今已在全国各地捐建40余所希望小学,资助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300多名贫困生累计达10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多次冠名或赞助中国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等智力运动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全国大学生摔跤比赛等体育赛事。 学校自创办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近 6.6 万名合格毕业生,学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较好水平,毕业生留沪就业占比高,雇主满意度高位稳定。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的质量方针,紧密结合长三角、上海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临港新片区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把上海建桥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力争在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进程中实现新突破。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保定理工学院
学校介绍 保定理工学院,前身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8年,转设更名为保定理工学院。 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校园占地面积114.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4万平方米。校园林秀花香、环境幽雅。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体系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注重内涵、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师为根、学生为本,专业为基、质量为魂,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服务社会。 学校设有资源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开设地质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环境设计、学前教育等4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经、管、文、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队伍建设,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的近千人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课程立项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近三年,学校教师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75项;承担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项目45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29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余部。 学校推行“2.5+1.5”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岗位前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行准军校式管理,增强学生集体主义、作风纪律观念,培养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行,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2020年学校组织参加各级赛事44项,学生获奖624人次,指导教师229人次,市级以上获奖229项,其中国家级获奖81项,省级获奖145项,市厅级3项。在第十二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国家级二等奖2个,国家级三等奖1个,学校获得最佳院校组织奖;在国青杯第四届艺术设计大赛中,喜提国家级1等奖4个,国家级二等奖7个,国家级三等奖8个,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在第十一届蓝桥杯大赛(省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学校现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多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名毕业生。考研、留学、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高质量就业比例逐年提高。毕业生以其积极进取、拼搏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武汉东湖学院
实习在图书馆,图书馆老师有什么工作全甩到我和兼职学生工身上,火气大,工资也不高
评价
2.5
评论数
6
内推招聘
0
武昌工学院
工作环境不错,吃住全包,
评价
2.3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山东职业学院
学校介绍 山东职业学院简介 一所拥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内顶尖工科职业院校 一所积极申报山东职业技术大学的充满活力的职业院校 山东职业学院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1958——1963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机场学院、港口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等教学院部,另设有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拥有实验实训室16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2021——2023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宣传报道。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学校介绍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创建于2003年,其前身是河南大学民生学院。2009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河南大学强强联合,共同举办民生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更名为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建校近二十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在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学校排名全国第五,财经类第一。   学校秉承“明德 至善 慎思 笃行”的校训,“乐业竞进 勇争一流”的校风和“敢于超越 自强不息”的学风,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录取分数一直保持省内同类院校第一位置,常年保持生源质量好、录取分数高的状态。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其中:金明校区占地面积500亩,与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毗邻;西校区占地1256亩,西邻中原科技城,紧依郑开科创走廊。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完善,紧依郑开科创走廊。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完善,建有现代化教室、图书馆和体育馆,拥有标准化餐厅、公寓和实验室,学生宿舍提供中央空调和空气能热水。   学校设置包括传播学院、融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等在内的12个二级学院,拥有4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医、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近2万人,全为本科生。   学校拥有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示范资助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学校已成功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在以饱满热情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上,主动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和河南日报社党委各项要求,多措并举,推动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学生个人需求、知识储备和专业特长进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构建以系部为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责任主体、全员参与的高质量就业体系。推出了“教师上课达标考核”“教师一人一招”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有力措施。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致力于特色办学。学校每学年开设小学期课程。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别,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既体现特色又凸显差异。小学期教学自2019年开始施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岗位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面向所有学生,从新生入学起开设游泳必修课和心肺复苏课,要求“人人会游泳”“人人会急救”。学校建设环校健康步道,要求学生每天完成环校一周的锻炼任务。   学校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微电影节等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2000项。   学校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数量、比例和质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自2018年开始,学校每年考取研究生数量均超过600人。2019年考取研究生609人,2020年达到660人,2021年为666人,2022年达702人,2023年考取研究生841人,其中2023年考取双一流院校达300余人。近几年,向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除考取研究生外,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考取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另有大批学生主动申请扎根基层,支教支边,参军入伍。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2021年,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大数据研究院,这是省内高校建立的首家运用大数据对乡村振兴进行精准研究的机构。学校教师设计的文化项目成为地方网红打卡处。   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科技创新时代需求,科传学院正在积极向“科技底色,传媒特色,全国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行,努力培养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黄河科技学院
适合养老,至于好不好因人而异,想发展一般人没希望,想进来有些困难,资金吃紧
评价
2.25
评论数
4
内推招聘
0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学校介绍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按照新的模式和机制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部高教园区内。 学院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举办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拥有近千亩校园和万人规模,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滨海学院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天津市有关高等教育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培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主动适应国家特别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凝练学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滨海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院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分别授予“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和“2015中国综合实力十强独立学院”称号。学院党委分别被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南开大学党委授予“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红旗党组织”称号。 滨海学院秉承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传统,传承南开大学优良学风、校风,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为前提,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促进学生“公能”兼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先导,以科学研究和国际化为支撑,以培育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的具有滨海学院特色的高水平独立学院。 滨海学院紧密依托南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滨海新区区位优势,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设置专业。现设有经济管理、金融学、外语、法政学、艺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9个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4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 滨海学院先后从南开大学聘任20余位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学术、学科带头人,担任系主任、专业主任。学院教师队伍以南开大学雄厚的教师资源为依托,以自有专任教师为骨干,以优质外聘教师为补充,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为构建支撑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人才保证。 滨海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把跨文化观念融入教学和校园文化之中,体现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目前学院已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克鲁斯汀分校和日本函馆大学等35所国际(地区)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在金融学、软件工程、环境管理、心理学、会计、市场营销等领域不断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建有一流的教学楼和拥有逾百万册藏书量的图书馆,针对各学科和专业特点建设有96个专业实验室和6个公共教学计算机实验室、10间语音实验室、1个外语自主学习实验室、1个电子阅览室,并有近百间多媒体教室和2个学术报告厅,配备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同时建设有室内外体育场馆、公能素质教育中心、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先进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为莘莘学子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学院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厚。学院距市区27公里,交通便捷。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齐鲁医药学院
学校介绍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其前身为山东万杰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隶属于山东省属国有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商集团),属社会力量办学范畴中的“国资公有高校”。学校始建于1995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山东万杰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齐鲁医药学院。目前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支持单位。 学校总占地面积1875亩,总建筑面积59.99万㎡。设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部),本、专科在校生21529人。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11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00.72万册,电子资源总量434.54万册。学校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8家。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药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32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优势特色专业10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6个,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24门。形成了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1年临床医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五年,同年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学校作为山东省三所试点高校之一顺利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教职工1382人,其中专任教师10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776人,占比72.8%,副高级以上职称的393人,占比36.87%;“双师型”教师578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4人。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 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建有数字口腔产业学院、健康管理产业学院等7个市级产业学院,获得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1项。构建了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10项,其中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63项,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110项。获得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励110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6篇,核心期刊论文130篇;申请专利24项,获授权17项。学校获得山东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项目14项,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11项,共获得省、市财政专项资金3500余万。2020年,学校微生物研究团队发现的假暗盘菌新种获得国际基因库认定,该新种为世界第12个、中国第3个。 近三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万余人,打造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品牌。学校先后2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是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院校;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民办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20年获评省属企业文明单位,同年入选山东省公费医学生选拔培养单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遵照“创医学本科名校,施优教服务人民”的办学宗旨,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建设应用型本科名校”的办学定位,秉承“允理允能、精益求精”的校训,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向着建设“医药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砥砺奋进!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南通理工学院
学校介绍 南通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始于2000年。目前学校有南通和海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99余亩,建筑面积70万平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余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健康医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基础教学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设置本科专业38个。 江海门户 核心区位 南通位于江苏东南部,长三角北翼,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通理工学院主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南通市区。学校距离南通火车站7公里、南通机场17公里、距离南通西高铁站约8公里(乘坐高铁约40分钟抵达上海虹桥枢纽),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毗邻万达广场、欧尚、华润苏果、山姆会员店、迪卡侬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新校区——海安校区位于国家级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距离主校区约45分钟车程。我校现代化的校园,教学条件、生活环境均按高标准规划设计并打造,融校园、花园为一体,校园内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一步一景,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陶冶情操、放飞梦想的理想家园。 设施先进 条件优越 学校建有高标准现代化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创业园等教学文体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校园网实现了“多链路出口、双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和全覆盖,满足了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的需要。 学校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学习高要求外,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购置了技术含量高、性能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和加强了机械、数控、船舶、汽车、电工电子、建筑、软件、新能源、物流、财务和公共基础类的共121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学校内建成了国内一流的3D打印实验室、国内领先的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机器人、汽车维修、电子电工、风力发电、船舶、建筑、物流、财务、软件设计等实验室。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0多万册,电子图书255万种,纸质期刊1575种,电子期刊18568种。 名师荟萃 人才强校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制定特殊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的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学校师资队伍中博、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85%以上,高级职称占比达45%以上。现有省教学名师4名,市教学名师4名,省“青蓝工程”人才19名。为充分利用优秀人才资源,加快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还特聘了160多名行企业高管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学校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奉行专家治校的原则,先后成立了由专家、教授、企业家组成的“教授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了由南通市政府主导的“产教研合作委员会”,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就业等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对教育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考评,确保了高水准的学科建设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狠抓内涵 提升质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南通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优校、顶天立地、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六大战略,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学校以“厚德强能、知行精进”为校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来,学校获批江苏省“十三五”、“十四五”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项(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省高校品牌专业1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一流专业5个,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一流课程5门,省级产教融合一流课程1门,省级重点建设教材6部。2019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97项,省级奖项2077项,获奖学生达4888人次。 学校两度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2018年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考核优秀单位”“全省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学校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近三年毕业生的年终去向落实率平均为95%以上。 构建平台 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积极打造各类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是国家级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江苏省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3D打印装备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通沪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科技创业园、江苏省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点等,完备的办学条件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设有10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可以为28个工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并获得国家、省市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及专项技能证书。学校是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质量管理体系GB/T 19001在教育组织中的应用指南》的起草单位之一。升本以来,学校教师共主持市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第二单位4项)、省部级项目125项,获横向项目267个,到账经费38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96篇;出版专著128部,教材160部;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授权143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5件;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1项,其中省部级奖13项;科技成果转让(化)166件(项),获转让(化)到账经费1830万元。 真心办学 美誉八方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把“立一等品格、学一等技能、创一等事业”作为育人目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办学业绩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2022年初,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成为硕士学位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 “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 “江苏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教职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汽车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点”等。学校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曾集中走进校园,多角度采访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成绩。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