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学校介绍
评论
(0)
薪资
(0)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时尚大连、浪漫之都——滨城大连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和旅游城市,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是著名的服装城、足球城、旅游城和宜居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正常
公司全称: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曾用名:-
法人代表:段树斌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18307万
信用代码:12210000051799262B
参保人数:-
注册地址:大连市金州区站前街道金港路288号
官网地址
http://www.lnli.edu.cn/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411-66864822,0411-66864899,0411-66864867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专科(高职)
特色(双一流/985/211等)
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排名
261名 校友会高职Ⅰ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沪ICP备2021021796号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6279号
相关学校
芜湖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芜湖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芜湖市产教融合发展有限公司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4年的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应用型水平较高、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大学,深耕芜湖,厚植长三角,融创全国,重点打造以工学为主、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新工科、新文科、新艺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学校拟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微电子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材料与化学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数字创意与设计学院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65个(其中有42个专业在招生),涵盖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类、集成电路类、汽车工程类、智能制造类、材料化学类、财经管理类、人文教育类、艺术设计类”八个应用型专业集群。现有在校学生8336人,专兼任教师518人,自聘教职工335人。 立德树人二十载,“皖江”弦歌不辍;赓续前行启新程,“芜湖”芳华待灼。自办学以来,学校以高水平的师资、规范的教学、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和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三年各专业录取线均超本科二批次线20分以上,2023年新生报到率达到99.16%;考研录取率长期稳定在1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左右。在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艾瑞深和武书连等公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学校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面对新的发展征程,学校将以转设更名为契机,开新局、谋新篇、启新程,聚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布局,打造优势和特色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精心构建学子成长平台,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常德市人民政府主管、湖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的一所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常德农业学校、常德卫生学校和常德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办学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清 光绪三十一年)在长沙建立的湖南农业学堂。学院在2006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次评估;2012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年成为湖南省来华留学生招生单位;2017年成为全国数字校园实验校和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2018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20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和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是国家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2022年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2023年被遴选为湖南省“楚怡工匠计划”试点学校,开展农学本科生培养。 学院占地1070亩,建筑面积3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馆藏图书120.17万册。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78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70人,高级职称24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56人;全日制在校生15678人。 学院设有护理系、医学系、药学系、农业与经济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土建系、国际教育学院、基础医学系、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教辅机构,开办高职专业26个,是一所集农林牧渔、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等专业大类为主的综合型职业院校。学院建有1所二甲附属医院和司法鉴定中心,设有高职教育研究所、桃花研究所、济世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恪守“砺志、笃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思路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院先后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湖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常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关注
集团大,人员流动性大。待遇一般,
评价
2.3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是一所创办于1984年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由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学院突出“专精特优”办学,统筹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两种资源”,专业设置突出姓“电”,主动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集中力量加强专业质量建设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形成了以电力技术类、新能源发电工程类等为核心的专业群。 学院现有2个校区(丰泽校区、洛江校区)2个实训基地(清源基地、乐峰基地),校园面积近500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素有“花园式校园”美誉,曾被授予“省级绿色单位”、“平安校园”等称号,蝉联十届福建省“文明学校(校园)”荣誉。 坚持质量立校,深化校企合作。学院依托行业优势,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获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和省级智能输配电产业学院试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参与组建国网职业院校联盟,共建省电力行业职业教育集团,重点推进“二元制”教学和企业定单制培养,设置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等多个15个专业,面向全国13个省(市、区)招生。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建设了与生产现场一致,部分适度超前的输配电、变电检修、继电保护、变电运维、电网调度自动化等一批实训基地,用于学生实训实践和职工培训,使学生在校内能直接接触生产一线的先进设备设施,同时建立了27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在校期间技能锻炼提供了坚实基础。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3100多人,年培训量达18万人/天以上。 一直以来,学院秉持“厚德强技 求是拓新”校训,坚持技能立身,强化学生技能实践培养。学院按做优做精教学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培养适应电力行业发展和电力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动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屡获佳绩,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建校39年来先后先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27000多名,为电力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富的办学经验。 学院以“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有用的人才”为己任,努力为学生实现对理想职业、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服务,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就好业。将继续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精神,深化改革,精益求精,努力打造一所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职后教育培训与鉴定、电力行业先进生产技能实训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府,以更加显著的办学特色向社会展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魅力!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南通职业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南通职业大学(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办学始于1973年,坐落在江海交汇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省南通市,198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举办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首批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厚德远志、格物致知”校训,弘扬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坚持“根植南通、服务南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半个世纪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建有崇川和海门两个校区,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药品与环境工程、建筑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艺术设计、经济管理、国际合作教育(外国语)、技师、海门、继续教育、马克思主义等12个学院。校园总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各级各类在校生近18000人。面向江苏、山西、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14个省份招生。 专业建设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管、艺并举”的专业格局,现有50多个专业,其中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政府立项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群4个,省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示范建设重点专业(群)4个。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国家规划教材11部、省级精品(重点)教材41部,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师德好、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2020连续两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现有专任教师511名,其中正、副教授比例达到51.58%,青年教师中硕、博士研究生比例达到83.73%,“双师”素质教师占89.65%。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模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支、省产业教授15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工匠3人、江苏大工匠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8人。 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开创性提出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科研与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与工种、老师与师傅、校长与厂长”八个对接的理念,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是南通建筑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与中兴通讯、上汽通用、阿里巴巴、施耐德等知名企业合作建有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教育部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阿里巴巴数据中心培训学院和施耐德电气南通培训中心等。建有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通分中心、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当代苏商企业家精神研究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培育点“通州湾江海联动发展研究院”,拥有高浓度有机磷农药废水预处理及回收、预制式装备建筑施工技术等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每年面向社会培训各类人才6万人次。 学校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展高职本科“4+0”联合培养、“3+2”分段培养和中高职“3+3”分段培养,架立了中职、专科、本科互联互通,学历教育与技工教育、职业培训交互并行的人才培养“立交桥”。“专转本”考试上线率、录取率及高分考生人数一直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第三批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学生技能证书获证率达到99.8%。连续获得2021、2022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牌、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银牌、全国一等奖。在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成绩优异。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3%以上,累计8次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努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加拿大、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印尼、纳米比亚建有海外职业教育中心。与纳米比亚政府合作的留学生项目被列入该国“总统振兴计划”和江苏省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与中航国际等“走出去”企业合作共建“海外鲁班工坊”,打造实训实习平台,服务海外通商企业。是江苏省十家高校 “为侨服务工作站”之一、 “南通侨之家职业人才培育基地”、“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先进单位”。 聚力高质量,跑赢新赛程。学校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标“双高计划”,着力提质培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交互型、研究型、质量型“五型职大”,潜心营造正、匠、融、安、家等“五文化”,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办学水平,为加快建设本科职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古皖大地,此地宜城”的安庆市,位于长江之畔,大龙山下。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也是省内专科学校中首批“专升本”培养单位,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举办了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入选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省级培养基地。学校办学80年来,坚持“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秉承“仁德 笃学 精业 济世”的校训,累计培养了5万余名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安徽省“省立立煌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1945年,开办药剂专业,开安徽省药学教育之先河,易名“安徽省立煌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46年,迁至合肥,改名“安徽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后又迁至安庆,更名“安徽省立安庆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52年,定名“安徽省安庆卫生学校”。1958年至1962年,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安庆医学专科学校,与安庆卫校两校一址,统一管理并独立举办专科教育。1993年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教学点开展专科教育,同年,以全省中等卫生学校评估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迎来建校50周年。2002年,独立举办护理和药学高职专业,2007年升格为专科学校。2011年至今,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支援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团结的号召,承办内地新疆中职班,2015年,作为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学习中心,承办药学、护理学本科专业。2020年,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专升本”培养单位。80年来,学校四易校址、五处办学、六更校名,是大别山革命老区3省64县(区)唯一一所公办医学高专。 发展定位清晰 学校立足皖西南地区、大别山片区,面向安徽,服务全国,立足医,突出药,走“医+药”并举、中西医结合之路,培养“仁德 笃学 精业 济世”的医药卫生类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办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办学特色鲜明 设有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全国首创的临床试验科技学院(双生谷临床实验科技学院)8个教学部门,有直属附院、非直属附院、教学医院共21所,以及近200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医学类专业齐全,开设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护理、助产、老年保健与管理、视觉训练与康复、眼视光仪器技术、生殖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药膳与食疗、化妆品质量与安全、医用材料与应用等31个普通专科专业,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开设护理学、药学、康复治疗学和中药学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近年来,学校招生就业两旺,本专科在校生达1万余名。 师资力量雄厚 校本部有高级职称95人(其中,正高18人),硕士以上学历169人(其中,博士5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2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高校拔尖人才38人。获全国职院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三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1项),省级辅导员大赛特等奖1项,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优秀风采奖”1项。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260余项。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药品质量与安全),省级示范特色专业5个(药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药物分析技术),拥有“三全育人”试点学院2个,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师培养试点院校,省级第二批校企合作示范学校和第三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校园环境优美 山水杏林的医学文化浸润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望闻问切”教学楼,“梅兰竹菊”宿舍楼,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等设施齐全,四季如画。至善广场恢弘大气,慧山秀湖钟灵毓秀,杏林大道绿树成荫,衡兰芷若曲径通幽,百花亭前四季风华。 综合实力跃升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建有国家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示范基地、国家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国家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省级医学工程中心,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主导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怀宁县政府、安庆市立医院等共建安庆市精准医学中心。 开放合作广泛 学校不断推进开放办学,积极融入长三角,拓展国际交流、校际交流、校企(院)合作。与韩国加耶大学校、俄罗斯楚瓦什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学生访学留学、教师互访进修、中医中药文化推广、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卫生职院、广州卫生职院等相关高校、医院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与宜秀区、潜山市、望江县、市卫健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内外相关医院、药企、科研院所等开展“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长三角高等药物研究院共建“现代医药产业学院”,与市高新区共建“药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新阶段,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过去工作,谋划未来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建设政治过硬校园、特色鲜明校园、开放包容校园、绿色文明校园、和谐品质校园的目标!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安徽省教育厅归口管理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35年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先后历经了芜湖电力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等,并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972年,改属安徽省机械厅领导,更名为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基础上成立安徽机电学院(现为安徽工程大学)。1986年,安徽机电学院迁出,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归属省机械厅领导。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独立升格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迄今为止,已拥有88年的办学历史。 2019年,学校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学校建设基础上,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2021年,在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建设占地面积1049亩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预计于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地方性、行业类、技能型、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坚守“立德树人、培育匠才、创新求实、服务社会”的办学使命,以“修德、练技、立业、报国”为校训,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第三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和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中职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全国机械行业政治思想文化建设先锋榜守正创新单位和文化建设单位,以及安徽省校企合作典型示范学校、首批绿色学校、首批创业学院、线上教学示范校、第一届文明校园、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劳动竞赛先进集体、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高职发展标杆校、高职扩招标杆校、技能大赛标杆校。学校文化育人成果入选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团委获中国青年社授牌“校园通讯社通讯站”,青年媒体中心获评“全国影响力高校可视化融媒团队”及“安徽十大影响力校园媒体”。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航空与材料学院、互联网与通信学院、汽车与轨道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目前各类在校学生12000余人,开设招生专业45个,覆盖安徽省智能装备、汽车制造、信息技术等主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有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8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1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高水平专业4个,特色专业14个、骨干专业1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全国机械行业骨干专业2个;28个专业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72.38%,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82.70%。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55人,立项国家级、行业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个人典型案例1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教学团队29个,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6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24人,省级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省级科教文卫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技术能手6人,江淮工匠2名;聘请市级产业教授29人。学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省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逐年加大对教学、实习实训、科研等仪器设备的投入,现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知名工匠培养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培育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芜湖市创业富民孵化基地各1个,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芜湖铁画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各1个。拥有设备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室)177个,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同时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8家。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2.06万元。学校现有各类纸质图书66万余册,电子图书72万余册,中文报刊3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17种。 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获评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4门,联合主持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门;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校企共建科研平台,获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芜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累计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1300余项,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9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编著、编写各类学术专著、著作、教材120余部;累计授权各类专利15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近三年居全国高职院校前30名,四次入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学生竞赛成绩持续保持省内领先水平。多次成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相关赛项,5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21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43项;2016年至今,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累计获得一等奖70项、二等奖82项、三等奖80项。学校积极探索“专业+创新创业”改革,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不断优化,组织创新创业精英班,开展创业模拟实训和优质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学生多次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意、创新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A类赛事中摘金夺银,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1项,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奖600余项。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牵头成立全国机械行业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职业教育集团,联合芜湖国家级工业机器人产业园31家企业共同组建皖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推动政行校企合作,积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共同体,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立项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入选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项。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科教融汇特色发展的典型做法在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专题交流发言。 学校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水平,先后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知名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中加班”,联合培养学生155名;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招收培养俄罗斯、柬埔寨、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国家学历教育留学生37名、短期语言进修生24名。学校通过实施“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多举措服务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域、行业领先企业“走出去”发展。学校开展的对台交流项目入选教育部对台交流项目以及安徽省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学校依托安徽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芜湖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芜湖市企业员工在岗定点培训机构等,整合各类办学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与服务,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面向社会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企业在岗职工、社会下岗人员开展多工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特种作业操作培训,面向区域企事业单位开展教育培训、政策建议、决策咨询、技术策划、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多类服务项目。学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学校开展的“特种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知识培训项目”获批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精准服务,推进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均处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荣获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标兵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激励单位等荣誉,是芜湖市首批高校人才工作站。多年来,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处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率先在全省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先后培养了全国“第五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及“十大操作技术能手”徐本盛,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舒云峰,上海市“高技能人才”王从信,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劳动模范”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飞,安徽省“技术能手”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川,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言松,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及2022年度百名“安徽工匠”王德伟,安徽省“双创之星”杨杰、徐文杰、骆鹏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典型。 随着学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中国绿城”广西首府南宁市美丽的相思湖畔、邕江之滨,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批、广西首家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重点培育8所院校之一,国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校。 学校占地776亩,校舍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8亿元。现有在籍在校学生30398人,是广西第一所全日制在校生超过万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涌现了一批以卓君(2011年中国达人秀冠军)、周本飞(广西政协委员、桂林政协常委,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澳大利亚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获“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和张锦成、丘德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培养了一批批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不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为社会建设和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度达98%以上,位居广西高职院校首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231人,其中专任教师950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874人,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436人,其中二级教授1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65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全国技术能手1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3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5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国务院督学、大国工匠、全国模范教师各1人;广西技术能手25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2人,自治区优秀专家6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工匠5人,广西劳动模范4人,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学2人,八桂学者1人;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5人,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建有10个大师校内工作室。拥有一支对接产业链、大师引领、工匠支撑、名师指导、德技双馨、业务精湛、结构优良的高水平跨界复合型 “双师”型队伍,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成才圆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经过一代又一代机电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拥有“二级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数量最多的高职名校,其独领风骚、阵容超强的师资队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在引领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享誉广西乃至全国! 学校紧扣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动态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专业。学校现设有10个教学部门,59个专业(含方向),其中,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骨干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广西教改试点专业4个,广西优质专业14个,广西特色专业9个,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专业21个,服务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专业23个,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专业8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5个。学院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2项。 目前,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2亿元,拥有22个在同类院校中装备最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校内实训中心、158个实训实验室和21个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是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中央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广西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职业培训基地。已在广西玉柴机器、上汽通用五菱、广西华银铝业等区内外近500家企业建成校外实训基地,并在柳州、玉林、桂林、北海等广西产业集群优势区域设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 2005年,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同时通过GB/T1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认证,按该标准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控保障管理体系,加强了教育质量和安全稳定工作的过程控制,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持续提高,管理成效明显。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方针,以学生需求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院学生在国际、国内、区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中屡获大奖,在广西同类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院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西乃至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并辐射至东盟地区。面向社会以及东盟国家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及各种短期培训;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直接技术服务;与东盟国家3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内10余所职业院校结成了对口支援关系。 学校先后被评为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广西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突出贡献奖、广西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 九万里鲲鹏正举,北部湾风生水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院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 “自强弘毅 知行合一”的校训,以一流的教育服务,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流的师资力量,培养一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不忘初心再出发,解放思想再起航,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奋斗姿态,把学院建成“广西领先 全国一流 国际水准”高职名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由南宁师范大学和广东高州市港兴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 历史沿革:2002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试办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2004年教育部确认办学资格,2005年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专项检查,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举办方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同步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办学定位:学院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学科专业,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力争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 办学条件:截至2019年9月,学院在校本科生11471人,学院现有校区占地面积 2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0余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7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约70万册。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664人,专任教师中66.8%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8.4%具有高级职称。 学科专业:学院设置有教育系、中文系、经管系、外语系、理工系、艺术系、体育系、思政教研部等8个教学系部。开设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金融工程、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音乐学、美术学、体育教育等33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7 个学科。学院市场营销、新闻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5个专业是广西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2015-2018年连续4年列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三星级知名专业”。 教学及科研成果:学院狠抓内涵建设,提质转型,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学院获立项的省部级和市厅级教研教改科研项目41项;师生在全国和全区各类学科竞赛中摘金夺银,捷报频传,获奖数量、获奖类别、获奖等级连年创新高,获得全国大赛奖项10项,获得自治区级大赛奖项81项。 就业创业:学院建立起融“引导、服务、督促”为一体的为学生成才服务的管理机制,把学生能力培养落实到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打造36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学院创办广西师园星玖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区内独立学院首家电子商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实岗工作体验式教学平台,为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提供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实现产教融合。2019年,学院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区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示范学校。学院开门办学,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 校园文化:学院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初步形成了以公益师园、活力师园、周末大舞台为中心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 “公益师园”社会实践活动系列中,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支教扶贫。截至2019年,学院创办的“天等温江”大学生支教扶贫志愿服务项目支教点达15个,“姚基金”项目支教小学95所,参与支教扶贫志愿服务行动的大学生1200余人,支教扶贫志愿服务行动惠及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逾万人。多次被评为“广西高校优秀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学院连续三年成功承办“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广西省级联赛,获“2019年姚基金全国希望小学篮球季优秀组织奖”及“2019年度优秀合作高校”荣誉称号。公益支教扶贫志愿服务行动被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南国晚报、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新闻网、广西教育厅网、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形成了学院的一个知名品牌,备受社会各界、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厚德博学,尚美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办学,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的体制、机制优势,紧跟时代步伐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学院转型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的电力类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隶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院位于风光旖旎的哈尔滨市区,毗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国际会展中心、亚洲第一高钢塔——龙塔遥相辉映,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内、外环境优美。学院1958年建校,办学底蕴丰厚,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就业前景广阔。建校六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电力和其它行业,为我国的电力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大力倡导“严、实、精、勤”的校风和“乐教、重德、求专、善导”的教风,把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且能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专业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确立了创办精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 雄厚的教学资源 学院占地面积251979平方米,拥有牡丹江和齐齐哈尔两个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拥有72369平方米的教学大楼,40896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基地,36777平方米的学生宿舍,6896平方米的俱乐部,28869平方米的体育场和4787平方米的体育馆;设有8个校内实训基地,8个校外实训基地,60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639.7万元,拥有125MW、200MW、300MW、600MW火力发电机组仿真系统,12.5MW、300MW循环流化床火电机组仿真系统及电压等级为66KV、110KV、220KV、500KV变电站仿真系统,强化了学生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精干的师资力量 学院有一个懂业务、善管理、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561人,其中专职教师159人,高级职称人员103人,“双师型”教师7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72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院在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得到社会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鲜明的专业特色 我院是国家公办的电力类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隶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院致力于为电力系统和社会各界培养懂专业、善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市场需求,突出行业特色,开设发电运行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热工自动化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 先进的鉴定条件 学院拥有125MW、200MW、300MW、600MW火力发电机组仿真系统,12MW、300MW循环流化床火电机组仿真系统及电压等级为66KV、110KV、220KV、500KV变电站仿真系统。学院拥有黑龙江省第一火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黑龙江省第二火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黑龙江省供用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对电气、汽轮机、锅炉、集控等72个工种进行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拥有牡丹江和齐齐哈尔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可展开电力营销、继电保护、电网调自动化、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变电检修等六个专业类别24个工种的培训。学生通过实训考核,可以获得由教育部承认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学院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电力人才培训中心”。 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院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全面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注重加强学生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自己的办学功能和优越的办学条件,培养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获得多种技术等级证书,努力培育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得社会的普遍赞誉。多年来学院与几百家发供电企业、电力建设企业及热电联产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的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电力有限公司下属的多家供电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所属电力有限公司下属的多家供电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深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大集团公司下属的火力发电厂及风力发电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下属多家分公司、中国核电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首钢集团、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哈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几百家用人单位来我院录用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多个省、市、自治区。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年的第一个学期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就业率连续多年都在94%以上。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在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中,2015年排名第一、2016年排名第二、2017年排名第二、2018年排名第二、2019年排名第一,已连续五年进入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排名前两名。2020年、2021年我院初步统计就业率达到97%以上,预计在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排名保持前两名。我院毕业生具有参加国网公司公开招聘考试的资格。毕业生对我院的就业工作及所签约的单位普遍满意。我院通过第三方机构连续多年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满意度”调查,满意率都在96%以上。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指引下,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过程中,电力事业发展仍需要大批专业生产建设人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会更加广阔。 学院愿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竭诚为有志青年学子提供一条成才、就业的成功之路!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