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津仁爱学院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天津仁爱学院前身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是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仁爱集团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2月,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天津仁爱学院。天津仁爱学院充分依托和发挥天津...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正常
公司全称:天津仁爱学院
曾用名:-
法人代表:杭建民
成立时间:2021-07-13 注册资本:5000万
信用代码:52120000MJ0506668G
参保人数:-
注册地址: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博学苑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22-68579988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38名 软科民办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相关学校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学校介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97年,原名“湘南文理专修学院”;1998年迁址长沙市岳麓区,更名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筹)”;200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为高职专科学校;200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湖南,辐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秉承“至善至美 自立自强”的校训,视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确立了创建“高水平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7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理念。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3个,省级科研基地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0门。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1130人,其中本科生28588人,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数91.83%,生源覆盖全国29省(自治区、直辖市)。 学校占地面积79.0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3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08.41万册。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设施齐备,现有各类实验(训)室583间,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1个。有省级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校园网络出口带宽47.5G,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 学校教职员工1727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366人。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9.4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6.78%,“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1.4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8人。 学校多途径搭建学生成长成才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创业、考研、考公务员、参加司法考试、参与学科竞赛、参加科技创新等。近年来,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数、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等不断增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同类院校前列。 升本以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中国优秀民办学校”“湖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充分遵循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所特色鲜明、颇具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民办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人员流动比较大,工资低,待遇低。本地人还可以
评价
2
评论数
2
内推招聘
0
苏州市职业大学
环境好,客人的素质好,都是在校大学生和老师过去吃饭,服务态度要好
评价
3.5
评论数
2
内推招聘
0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学校介绍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72号),由西安财经大学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一所特色鲜明的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的应用型大学。学校坐落于古都西安白鹿原大学城,占地面积约630亩,藏书82万余册。2018年12月,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和通识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体育系)等七个教学单位,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物流管理、广播电视学、审计学、物流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25个本科专业,现已逐渐发展成以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为主干,经、管、文、理、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 学校拥有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财政学、英语和工商管理六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建成金融学省级教学团队,金融学、保险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还建有财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应用经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会计》课程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组织行为学》等8门课程为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为“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并获批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证书考点单位。 学校积极构建教学与科研的互助平台,通过制度建设、科研培训、专业带头人传帮带、院级科研育苗工程,纵横向项目申报以及校内教学专项项目研究与开发等科研建设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优秀骨干教师,高等级课题立项率逐年提升。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乐于奉献、勇于创造、手脑相长、行知合一”的行知精神,坚持“行知合一、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大进展。 学校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先后建立了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综合实践教学中心、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摄录像实验室、综合仿真实践教学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25个,其中应用经济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1个,用于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我校创新创业学院于2015年开始筹建,2016年正式挂牌成立,是陕西省独立学院中最早一批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之一。成立距今,学院在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形成了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以“四个一工程”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以校友创业基金为亮点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通过三大体系的协同运作,共同构筑起我校“课程、讲座、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轴联动,“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校地、校企”同步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助力我校学子成长成才,实现创业梦想。双创学院在培国家级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32个,孵化创业项目8个。近年来,作为新华网“2019年度双创示范高校”、“2018年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西安市灞桥区“众创空间”,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赛事获奖5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荣获优秀组织奖多项。其中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马军兔业养殖基地”先后被陕西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企、校会、校政交流与合作。分别与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设置了CPA实验班,培养同市场需求紧密接轨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与长安银行、开源证券、西安市统计局等单位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学校积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本科项目、本硕双学位项目、硕士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目前,与我校合作的国外大学有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英国林肯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院”为契机,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内涵建设为主线,结构优化为重点,创新发展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全面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财经类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介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广东交通学校和1960年成立的广东省航运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7月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整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2022年10月,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并入学院。 学院坚持立足广东,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4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2016年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6-2019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2018年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院校”;2019年获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2021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2022年入选“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服务全面终身学习项目”实验校、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示范单位、广东交通教育科技先进单位、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基地等光荣称号。 学院目前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现有56个专业,涵盖土木工程、汽车制造大类、船舶驾驶、轨道交通、智能交通、运输管理、机电设备、电子信息、商贸等领域,形成了“公路水路轨道三路引领,机电信息经济管理人文设计等多面发展”的专业整体布局。 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获国家级重点专业23个,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专业群3个、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7个;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成国家级课程7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精品课程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53门;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9个;建成国家级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11部。学院拥有260个设备先进的一体化多功能校内实训教学场所,56个政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582家紧密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基地(或公共实训中心)4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1个。在产教融合方面,建有产业学院7个,其中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3个,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基地项目——现代交通综合实训基地1个,共6个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设备值5000余万元,协同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成功立项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9个,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66个。在师资队伍方面,高级职称占比超40.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85.5%,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团队1支、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拥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全国物流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6人、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1个。在科技服务方面,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获批成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团队)13个,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2018年以来授权知识产权640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专利成果转化17件;主编专业标准、行业规范5部,发表SCI/EI等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161篇。在竞赛方面,近5年来,教师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57项;学生在国际技能竞赛中获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0项、“互联网+”获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获奖1项、省级218项。 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良的教学质量以及深厚的行业产业背景吸引了广大考生,成为众多考生首选报考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通道顺畅,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8%以上,入选“2022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案例”。 学院打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形成了以交通行业特色的系列培训为主线、经管机电信息系列培训同步发展的培训品牌、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服务终身学习、服务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等发挥广交力量。近三年来承办了全国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约35项,开展63个职业培训项目,年社会服务量达4.8万人次、立项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社区教育示范基地6项、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2项、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3项、终身教育品牌项目2项。 学院秉承“求是、笃实、创新、立业”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发展、质量立校,开放融合、服务兴校”的办学理念,主动服务“交通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需求。全力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在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中实现新的跨越。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介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医学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校创办于1952年,历经河南省卫生干部学校、河南卫生职工学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个阶段。2002年开办普通专科医学教育,是河南省高职“双高”工程建设单位。 建校近70年来,学校秉持“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医专精神,立足河南,辐射全国,面向基层,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持续加强内涵建设,紧密结合河南省卫生健康行业和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遍布我省医疗卫生单位,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郑州新郑教育园区,北校区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占地面积共80.86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42.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9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8亿元,馆藏图书76.11万册,电子图书51万册。学校现有教师770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264人,博士20人、硕士409人;拥有二级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40人,引进特聘教授9人。学校面向全国18个省份招生,现有全日制学生11879人,2021年报到率96.82%。成人专科教育学生602人、成人本科教育学生492人。 学校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士官人才培养定点院校。目前设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检验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部、基础医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30个专业(方向)。护理专业是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全国护理示范实训基地、省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专业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连续八届蝉联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荣获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临床医学专业团体一等奖、影像专业团体一等奖。 学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建有医学科研实验中心,成立河南省脑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老年医学研究所、肿瘤研究所等,建成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站、基础医学虚拟实验中心、临床医学仿真实训中心、护理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智慧养老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学校职业培训成效显著,作为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河南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等14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持续开展全省专科护士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乡村医生培训等,促进全省卫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年均培训各类人员达1.2万人。 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设计床位2000张,开放床位820张,专业齐全,设备先进,完善功能。加强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105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满足临床教学和实习实训需要。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全科医学教育重点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工作环境】楼盖的挺漂亮,就是走路有点远。挺怀念以前的同事。 【薪资福利】薪资待遇非常一般,已经离职很多年了。
评价
3.3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沈阳工学院
很坑,官僚主义很重不怎么样
评价
2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长春科技学院
学校介绍长春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坐落在美丽的双阳湖畔。校园占地84.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3亿元,建有3.3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118万册,电子图书76万种,建有3.8万平方米的实验大楼。拥有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和容纳30000人的体育场,校外实习基地328个,校园实现数字化网络管理,大型电子阅览室、设施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游泳馆等一应俱全。 学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工学为主体,以农学为特色,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设置55个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6万余人。 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的理念,立足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校现有教师987人,拥有工程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各类优秀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依托学校特色学科、平台和人才团队优势,聚焦“六新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发挥学校智库作用,积极服务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近年来,在鹿茸科学与产品技术、肉牛产品加工与安全、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先后获批国家科技部“鹿业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鹿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吉林省鹿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梅花鹿精准检测产业化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教育厅“动物营养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鹿业工程研究中心”“长白山生态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和“吉林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5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等各级主管部门科研课题共计400余项,其中:承担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专项“器官重建与制造”,免疫缺陷动物异种鹿茸构建及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资助经费720万元;承担吉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重点研究项目——“深化吉林省农村"三变"改革对策建议”,得到韩俊省长肯定性批示。先后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5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3000余篇,申报各类专利近200项。 学校先后与韩国建国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北华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能力本位、立体化、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学校重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建有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实施六位一体、层级递进、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毕业生创业数量和质量,形成了以就业带动创业和以创业促就业的良好局面。先后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吉林省省级十佳示范性创业园”,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我校设立了吉林省长科人才职业技能评价中心。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公众号查询证书信息,证书终身有效、全国通用,出国有效。该证书是学生具备职业必备学识和技能水平的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是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职业生涯的晋升周期。近三年,有12000多人次考取了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 2020年长春科技学院选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1银奖、1铜、6个优胜奖、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人评选为“最佳选手奖”、2个项目2人入围中国集训队为吉林省争光,2022年在吉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16个赛项比拼,荣获“8金、6银、6铜,12优胜”的好成绩,是全省参赛项目最多、参赛选手最多、奖牌数最多、竞赛成绩最好的参赛单位。近三年,学校考研率逐年提升。其中,生命科学学院近三年平均考研录取率达到24%。2020-2022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1.32%、81.37%、89.94%,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4%。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目前已同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泰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等12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6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与10余所高校共同商讨本-硕-博项目推进工作。按学校“十四五”规划大力开展自有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培养战略,建设高水平海外博士培养基地,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世纪大学、泰国格乐大学、韩国南首尔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开展了教师博士项目。学生可通过对外交流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长短期交流或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攻读。我校与俄罗斯阿莫索夫东北联邦大学共建俄语语言文化中心、中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所,与俄罗斯阿莫索夫东北联邦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学校还与韩国建国大学等高校开展梅花鹿高端产品研发与利用的国际科研合作。 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建有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十二五”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秀课程22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文科基地1个。学校被评为省级“独立学院能力本位、立体化、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办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9项。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就业创业先进管理集体”。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军民共建工作先进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十三年在“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中被长春市高校工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并于2017年7月顺利通过中期检查验收。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学校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独立学院。自2014年始,泰国正大集团全面加入到浦江学院的建设发展之中。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0966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方向,是一所工、管、艺、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国际化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以“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为校训,坚持“工本位”的办学模式,秉持“善学习、会思考、能工作、懂文化、明是非、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社会与业界现实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办学特色:发挥合作办学优势,稳步落实“工本位”办学特色   办学过程中,学院依托正大集团雄厚的产业背景,根据正大集团农牧业、食品业、商业零售业为核心,特种车辆、物流、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传媒、制药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根据“优势互补、协同育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开展契合企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协同发展新兴合作模式,合作领域涉及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咨询与开发等多个方面。同时构建的“正大浦江互助共赢网络服务系统管理平台”,推进“工本位”办学理念落地,全面提高师生社会实践能力、工作把控能力和职业形态认知能力。紧密深入的校企合作,为浦江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为遵循“新高教40条”的教育发展思路,强化辅修专业改革,落实“工本位”的培养要求,打造浦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实用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能够了解企业运营基本模式,熟悉企业管理基本规律,掌握实用工商管理知识,培养企业家精神,锤炼遨游市场的能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达成我校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了解企业运营规律、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院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建设,以体育树正气、以艺术养情操、以文化全礼数、以传统育创新。与太极拳文化极为浓郁的武当山武术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创立了九式太极并全校推广,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和谐的意识。在全校范围普及围棋文化,成立全国首个围棋学院,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基础围棋”模块,帮助学生观全局、修心性、懂进退、长才干。学校重视学生“正派、明白、积极”的基本素质养成,成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开设“浦江人文大讲堂”,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来校讲座,倡传统文化、树校园正气,壮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担当意识。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