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关注
去评论
平均薪资:0.0
评论数:
学校介绍
评论
(0)
薪资
(0)
漂流蛙评分
1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canvas,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0
5星
很差
不满意
刚及格
满意
爆赞
学校简介
学校介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学校是...
全文
工商信息公示
登记状态:正常
公司全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曾用名:-
法人代表:张文涛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265687万
信用代码:1245000049867145XC
参保人数:-
注册地址: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
官网地址
http://www.guet.edu.cn
官方电话
招生电话:0773-2290010
学校性质:民办/公办
公办
办学层次(本科/大专)
普通本科
学校排名
230名 软科综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沪ICP备2021021796号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6279号
相关学校
青海师范大学
关注
一般,如果是打发时间还可以!
评价
3
评论数
2
内推招聘
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学见长,管理学和艺术学特色鲜明,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理学、医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其中华东化工学院分院于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1308亩,总建筑面积7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33.4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11.18亿元。现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创意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训练中心、通识教育中心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63个;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共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播电视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交通管理、物流管理、飞行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纺织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铁道工程共19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车辆工程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铁道工程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交通管理、飞行器制造工程通过美国AABI认证。 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了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4700名。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高校智库等省部级平台达21个。自2018年来,学校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8项,其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2020年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重大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以上项目500余项。以第一单位获省部级科技奖46项,其中一等奖7项;省部级哲社类获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得专利授权3500余项。 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近2000人,其中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1500余人,博士占比超过60%。各类国家级人才25名,省部级人才及上海市各类人才项目获批者14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 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学校内涵建设和学生培养。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获批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创意设计学院,设有中韩、中法和中瑞等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博士联合培养、硕士双学位、本硕学位、本科双学位、学分互认、毕业设计、国际组织实习、国际产学合作、寒暑期短期学习、国际友城等110多个海外学习交流项目,为学生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海外学习交流平台。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交流,共接收了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攻读学位、短期交流和语言培训。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自信前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松江校区(主校区)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 长宁校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邮编:200335 虹口校区地址: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88号,邮编:200434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河北科技大学
关注
工作还行,工作待遇有点低
评价
2.5
评论数
2
内推招聘
0
安徽财经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始建于合肥,时名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学校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经教育部批准,2004年5月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目前,学校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拥有蚌埠龙湖东、西两个校区和合肥高等研究院,占地面积1450余亩,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食堂”、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学科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七大门类,是一所多科性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现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3个学院(部)。拥有3个省级高峰学科、3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在2023年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中,学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进入前20%,工商管理进入前30%。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3年11月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数据显示,学校工程学(Engineering)、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General)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校拥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专任教师128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89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40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2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学校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一本批次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9922人,继续教育学生1万余人。现有50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一流专业占比位居安徽省高校第2。现有13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成绩,位列2018至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人文社科类高校第3。学校不断推进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新文科”“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实践“新经管”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跨界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现拥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智库、安徽省重点智库、安徽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2个,校级特色科研创新平台42个。近五年,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居安徽省高校前3、全国财经类高校前列,连续五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等科研奖项;多项智库成果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学校立足自身特色,适应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财经高端智库,出版发布《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中国合作经济发展报告》等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科研特色品牌日益彰显。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中外文化体验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夯实中外人文交流基础,着力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高水平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招收来自10个国家的留学生,与韩国高丽大学世宗校区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皖北振兴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与政府机关、行业企业和学术机构共签署科教产教融合、政产学研用金等各类社会合作协议572项。 “十四五”时期,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安财新经管”和“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两大发展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注
差评,私企很乱去了就知道
评价
2.5
评论数
2
内推招聘
0
哈尔滨理工大学
关注
校区太小了,资金也不够,不过地理位置不错,老师教的也挺好!
评价
3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成都大学
关注
待遇一般,有寒暑假,有附属幼儿园,可能无法完全解决教职工孩子就读问题,求稳定还是可以
评价
3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甘肃农业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 学校坐落在兰州市安宁区,占地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现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66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医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等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研究中心(基地)51个。 学校有教职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有高级职称人员64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成员2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6人,甘肃省科技功臣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陇原人才25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专家等22人。 学校从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普通本科生17137人,硕士研究生3446人,博士研究生583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3万余人,涌现了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近五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74项,到位总经费达5.5亿元,有10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79项,授权专利1142项,出版专著教材25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3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00余篇。目前,全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30余项,在草业科学、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品种选育、绿色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秘鲁、加纳、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原子能、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等国际机构开展多项合作研究,设有校派访问学者项目、学生赴美双学位项目、留学甘农校长奖学金等项目,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77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几代农大人弘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东莞理工学院
关注
工作环境挺好的,领导太差,薪资待遇也是一般低,没有晋升空间,总体差评
评价
3
评论数
2
内推招聘
0
鲁东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农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属21所“双高”建设高校之一。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胶东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以吴伯萧、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萧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这里弘文励教,培养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优秀人才,孕育形成了“厚德 博学 日新 笃行”的校训精神和“求是至善 尚实致用”的优良校风。2001年,原直属山东省交通厅、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 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校园占地3450亩,校舍建筑面积74.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253.3万册、电子图书112.1万种。在校生3.1万余人。 学校坚持学科立校,学科实力不断增强。现设24个学院、60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1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20年,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是全省同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水利环境海洋、芯片与集成电路、教师教育、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等五大学科群建设集群效应凸显,2022年ESI学科建设持续加强,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学科连续4年稳定在全球前1%。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2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山东省美育评估和体育评估。现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思政课“金课”。在近四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7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5项。学校在2017-2021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5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建有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衔接配套、布局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个。2022年,高水平科研平台团队不断涌现,建成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立项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93项、国家级45项,实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零的突破。获评“中国好技术”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成果奖各1项,2个参与项目成果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803人,正高256人,副高54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27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70人次、省级人才称号专家100人次。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41个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融合,构建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决策咨询、共建共享、文化传承与创新“五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工作模式。2016年以来,新增地方政府、省直部门等战略合作伙伴40个、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单位89家,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45个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绿叶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绿叶生命与健康产业学院、盈科法学院等多功能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获批省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个。2022年到账横向项目经费首次突破1亿元。学校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入选中国宇航学会单位会员、国家海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单位,连年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十佳驻烟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校是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正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每年长短期留学生人数1200余人。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现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与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举办1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卢瓦尔孔子学院先后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汉语考试优秀考点”。在马来西亚设立鲁东大学教育硕士教学基地,成为我校历史上首个海外教学基地。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历代鲁大人笃定的办学信念。九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迈出校门,踏入社会。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32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尤为难得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以国际知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 目前,鲁东大学全体师生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以学科建设为发展根基,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党的建设为坚强保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根山东半岛,坚持守正创新开放,追求严谨精益卓越,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学科筑峰、创新驱动、文化赋能战略,推动办学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奋力谱写新时代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宏阔新篇章。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