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感受
2020-03-13
石狮·销售顾问 评价
【工作环境】工作轻松,自由,简单,学习的很多
【团队氛围】工作氛围快乐,融洽,相处起来也很不错
【工作环境】工作轻松,自由,简单,学习的很多
【团队氛围】工作氛围快乐,融洽,相处起来也很不错
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贵鸟”)是中国著名的鞋类品牌之一,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富贵鸟以生产男鞋、女鞋、童鞋等鞋类产品为主,同时涉足服装、皮具、家居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的简介:
1. 公司简介:
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鞋业领军企业之一,拥有多年的鞋业生产经验。公司秉承“品质第一,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鞋类产品。
2. 产品线:
富贵鸟的产品线涵盖了男鞋、女鞋、童鞋等多个系列,包括休闲鞋、正装鞋、运动鞋、凉鞋等。此外,公司还涉足服装、皮具、家居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3. 品牌特点:
富贵鸟品牌以时尚、舒适、实用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公司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
4. 市场地位:
富贵鸟在中国鞋业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公司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好评。
5. 发展历程:
自1992年成立以来,富贵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2008年,富贵鸟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公司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6. 企业文化:
富贵鸟秉持“诚信、创新、共赢”的企业文化,致力于为员工、客户、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总之,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鞋业企业,以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
相关公司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省部共建高校山东财经大学和国有大型企业山东黄金集团联合举办,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专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单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协会(USCPA China Society)理事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530余亩,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在校生8500余人。开设会计学、金融学等2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六个学科门类,其中会计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正保会计学院、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东方世博数字创意学院、华为ICT学院、腾讯企鹅东方全媒体学院、创新创业学院6个产教融合特色学院。
学校依托母体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以山财大和自有教师为主体,以行业企业专家为补充的学术型、应用型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和百名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双百”计划,荟萃行业领军人才、管理精英参与教育教学,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大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东方学院逐渐凝练出鲜明实用的办学模式,构建起“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制定“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先后与泰安市商务局、北京正保教育集团、中科曙光、山东世博华创动漫公司、北京完美世界教育集团、华为、中企创优、高顿教育集团、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等多家单位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构建起“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主体共生、平台共享、人才共育、利益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其中“金融大数据”项目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项目。
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规章制度建设,逐步构建起“1•2•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个中心:核心素养;两个基本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五个融合:专创融合、赛课融合、师生融合、校企融合和校地融合),先后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300多项,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4%以上。
学校着力推进第二课堂“五个一”工程:至少加入一个社团、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研、至少参加一项志愿服务活动、至少考取一个专业资格证书、至少有一项文体爱好。培养“胸怀天下、勇攀高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学生社团27个,社会实践活动基地88个,义务支教基地20个,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率百分之百。学校连续4年被团省委评为“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近百名学生荣获省级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等品牌活动成为广大学子展示自我、绽放青春的靓丽舞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承“山财血脉、黄金品质”的理念,遵循“厚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财经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示范单位,全国独立学院杰出品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山东最具社会口碑高校,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等称号。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前身为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高校。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本科学校,现有在校本专科生近1.2万余人。
学校位于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市,坐落在浑南核心区由多所大学组成的大学城中,与沈阳科技学院、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相拥为伴,与东北大学、沈阳体育学院、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科技馆、辽宁省博物馆为邻,处于沈阳新行政、文化区域的中心位置。这里交通便捷、设施完备,教育、文化氛围浓厚,给人以创新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之感。
学校占地61.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完备。这里有全部为多媒体教室的教学主楼业精楼,巍峨壮观;思成楼和科技楼,宽敞大气;留学生院和大学生活动中心遥相呼应;鲁班楼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地之一,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可以满足校内外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的需要。现代化图书馆,临湖而建,现有藏书129.18万余册,电子书80余万册。国际标准的塑胶操场和室内运动场,设施俱全,学生学习生活方便舒适。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折合695.5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584人,自有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4.69%,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3.39%,“双师型”教师占25.68%。多人在国家、省、市等学术团体和评审机构担任职务,其中有辽宁省教学名师,行业知名专家。学校外聘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工程技术人才到校任教,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面向建筑、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主要产业,以工为主,管理、艺术、文学、经济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14个教学单位,设计、规划了以建筑与土木专业集群为“一体”,机械与自动化、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等专业集群为“一翼”,管理与经济、艺术与文学等专业集群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开设建筑学(五年制)、城乡规划(五年制)、风景园林、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智能建造、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物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造价、互联网金融、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网络与新媒体、时尚传播等共32个本科专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工商企业管理、数控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工程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10个高职专科专业,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具有鲜明的行业优势和特色。学校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校级优势特色专业3个,校级特色专业7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校内试点专业2个。
学校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科研平台,建有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平台1个,省级产业学院2个,校级产业学院2个,沈阳市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实训中心3个,实验中心9个,各类实验室140余个,校级研究所26个。近三年,我校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25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社科规划基金6项。发表SCI,EI及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69篇,获副省级领导批示咨政建言3篇,承担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30余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励50余项,获批知识产权200余件。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建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设有城乡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人居环境设计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结构与工程材料研究所、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研究所、建筑信息技术研究所、工程机械应用技术研究所、工程造价研究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等26个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四技”服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与11个行业组织和261家企业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吸纳就业、资格培训、人员互聘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加入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等10个校企联盟,与联盟内高校、企业开展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增强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兴产业的能力。
学校牢固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基于OBE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开展富有学校特色的“五实”教育。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200多家企业紧密合作办学,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基地。已有20届3万余名毕业生步入社会,他们以扎实的理论知识,纯熟的实践动手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名列省内院校前列,连续6年获得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获辽宁省2022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等奖,获得中国教育在线“2023年度高质量就业最佳服务高校”奖。城建学子凭借其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在企业中享有盛誉,学校已成为未来建筑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树立“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学生工作理念,聚焦思想政治引领,实施“一本两育”,即坚持学生为本,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工程”和“日常思想政治育人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工程”依托“一课五结合”教学模式,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构筑“大思政”格局;“日常思想政治育人工程”依托“1133”教育模式,营造“三全育人”良好氛围。通过“一本两育”,在潜移默化中将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服务基层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每一个方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异彩纷呈。学生每年都能够荣获国家、省、市以上各类奖项达200余项次。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包装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苏博特杯”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之星”大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工程能力训练大赛、大学生物流仿真运营设计大赛、辽宁省TI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意创业竞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环境保护科技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先后与美国东伊利诺伊大学、英国兰开夏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签订合作项目,积极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高校建立联系,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拓宽国际交流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留学生为目标,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助华”的留学生。除对其开展汉语、中国文化、专业课程教学外,还建立了中外学生合作学习模式,促进中外学子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创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学习氛围。2023年获评辽宁省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估试点学校。
2017年,校党委被命名为沈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18年,校党委被中共沈阳市委授予“沈阳市先进党组织”称号,是当年唯一一所获此荣誉的民办高校党委。同年学校党委被中共沈阳市委教科工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2023年,学校获评辽宁省第二届民办教育协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沈阳市大中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和沈阳市先进团委荣誉称号;在第六届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铜奖;中外学生交流社团等学校四个社团被评为“沈阳市百强社团”,梦之翼志愿者协会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学校团委获评2022年度“辽宁省先进团委”荣誉称号。多名教师先后获得辽宁省委教育工委、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沈阳高校“优秀教师”“沈阳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业精弘德,学勤出新”的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三大发展战略,以“奉献国家,服务社会,发展学生,造福教师”为教育使命,坚持办大众教育,育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立足辽沈,辐射全国,重点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兴产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建筑产业服务,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和沈阳主导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服务,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是大连市政府直属的高等院校,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国家优质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双高建设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和“兴辽卓越专业群”项目A档建设单位, 2019年2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与大连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优化整合。
学校现有夏家河子、南关岭、普湾和白云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3.2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537人。现有教职工853人,其中专任教师534人,“双师”型专任教师393人,全校具有高级职称者245人。辽宁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优秀专家1人,教学名师13名,专业带头人12名,优秀骨干教师17名,优秀教学团队10支;大连市高端人才1人,大连市青年才俊18人,市级教学名师2人,市级专业带头人1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
学校开设涵盖装备制造、土木建筑、生物与化工、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教育与体育、交通运输、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等9个专业大类40个专业。有国家级示范专业7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8个,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4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卓越专业群4个,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5个,辽宁省品牌专业12个,省级五星级专业3个,省级数字化改造专业2个,1+X证书制度试点30个。省级以上重点(骨干、品牌、示范)专业总数占在校生专业总数比例达到65%。
学校现有现代装备制造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现代汽车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19个实训中心、189个实训室(区)。其中现代装备制造技术实训中心、老年养护实训中心、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现有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群)创新型实训基地、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创新型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型实训基地等三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近几年,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广泛开展“订单、定制、定向”培养模式,形成与国内外一流知名企业深度融合和与中小微企业广泛合作的两翼并进校企合作新格局。与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冰山集团、恒力石化公司、大连地铁集团等世界500强以及行业领军企业、本地龙头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合作企业近千余家,每年组建订单班40个以上。学校牵头组建辽宁省数控机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大连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大连学前教育联盟等产教融合体,获批辽宁省首批“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与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共建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混合所有制装备制造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实施省级“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2项。以大连金普新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由学校、新区管委会、大连机床共同牵头,组建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获批,首批联合体全国28个,是省内唯一。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还大力推进“前厂后校”的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京东商城校园实训中心、会计记账工厂、汽车对外技术服务中心、香港互联立方校中厂等一批基地初具规模。学校还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牵头组建了大连市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联盟、学前教育联盟、汽车服务产教联盟等协作体。
近几年,学校生源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学校辽宁省统招生超过本科录取线录取的人数占招生总数的30%,2022年辽宁省统招生超过本科录取线录取的人数占招生总数的44%,比2021年提升14个百分点。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达到95%以上,毕业生质量和水平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和认可。
近几年,学校承办职业技能大赛能力不断提高,2022年承办省级比赛13项,比2021年增加4项。学校师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双创大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整体获奖水平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2022年,获国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5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3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省级金奖5项,银奖26项,铜奖63项。
未来几年里,学校将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智慧职业教育为基本路径,聚焦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的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带动专业升级、产教融合深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社会服务增容、现代职教制度建立,全面构建“大职教”格局,努力将学校建设成类型教育特点更明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更强,人才培养质量更高,地方职业教育龙头地位更突出,治理体系更优的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叫响大连职业教育品牌,为加快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到2035年,将全力建设特色明显、实力突出,以创新与智能为主要特点的在国内领先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职业大学!(数据截至2023年10月)
学校精神: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学校校训:用忠诚、知识和能力充实人生
学校校风:合作、进取、超越
学校教风: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严谨求实、知行共融
学校学风:勤学尊师、慎思明辨、诚实守信、德业双修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体制特别不合理,条件很苛刻,一点都不人性化。
评价
2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直属陕西省教育厅,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位于中国著名航空城——西安市阎良区,处于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建校65年来,学校秉承“尚德躬行、笃学擅用”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奉献,育才树人,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西航精神,为国家航空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明德敬业、严谨求是”的校风。
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第三机械工业部阎良第一航空工业工人技术学校”,隶属于原第三机械工业部,1979年更名为空军航空工程部第三技工学校,隶属于空军,1985年改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1994年更名为空军西安航空工程学校,2001年由空军移交陕西省管理,升格大专并更名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06年12月,学校以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通过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百所重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还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高职院校实习管理50强院校、省级文明校园、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国防部、教育部确定为陕西唯一一所空军、陆军定向培养士官院校;被教育部遴选为“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中方项目院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确定为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被陕西省遴选为优质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陕西省普通高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南、北、东3个校区,占地面积1000多亩,在校生13000余人。设置有航空维修工程学院、通用航空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航空管理工程学院、航空材料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军士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并创建了通识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管理学院等6个教学单位,1个航空制造工程中心,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三全育人”研究院等2个研究院,开设了通用航空、航空维修、制造、材料、管理、人工智能、自动化、汽车等门类齐全、航空特色鲜明,紧跟时代发展的高职类专业50余个,涵盖了航空设备维修、机械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航空管理服务、交通运输营销等职业门类。学校现有波音737-300等19架飞机,拥有教学实验室184个,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14954台(套),依托航空产业的校外实训基地297个。建有集航空人才培养和航空科普于一体的航空科技馆,国家重点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与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办的“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与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合作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开展IHK证书培训。
学校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8项;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中也在全国名列前茅;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交通运输类专业示范点。
学校获批建设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4个;建设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拥有设施完备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大学生体育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生均达1.5万元。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现有专、兼职教师810名,其中二级教授2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杰出教师各1名;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3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2人、陕西省首席技师1人、三秦工匠1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陕西省首批“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5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各2项,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校依托阎良航空产业区位优势,大力选聘行业领军人才、知名企业家、企业高管、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来校兼职,聘请了(飞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一坚,试飞英雄黄炳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薛莹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600余名教授及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近年来,学校积极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陕西省‘挑战杯-彩虹人生’大赛”等全国、全省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学生在技术技能水平、岗位创新能力、创业成功率等方面稳步提升,竞赛成绩突出。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50余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00余项,其中一等奖49项;近五年双创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1项金奖,实现该竞赛陕西高职金奖零的突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银奖2项、铜奖2项;陕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银、铜 奖共53项,连续两年获得职教赛道冠军;“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奖项14项。
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泰国私立大学联盟、柬埔寨暹粒地区理工学院、韩国大林大学、泰国国王科技大学和韩国新罗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与泰国金士顿芭堤雅职业学校签署留学生培养项目协议,与菲律宾共设航空教育创业基金、共建航空教育创业中心,助推中菲航空教育合作交流。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学校近三年累计选派110名教师赴德国、泰国、柬埔寨、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学习培训。曾接收新加坡理工学院126名交流生来校进行航空维修实习,累计派出多名学生参加“大学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活动。积极对接教育部“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项目”平台,多次承办“中美未来职业之星联合研习营”西安站活动。接待来自泰国、新西兰、韩国、菲律宾、非洲、美国等国家的院校、企业、机构等来访团组,共计21批219人次。2019年,学校被遴选确定为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2020年被确定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并成功入选“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院校、“2020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院校。
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建立了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加入了中国航空学会、陕西航空学会等行业组织,担任“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常任主席单位,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职教学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单位;牵头组建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及陕西西安航空城职教联盟,探索实践“政军行企校”多元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了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引领作用。
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目前已形成了由空军航空维修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企业、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企业、民用航空企业、航天企业、装备制造业等500多家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就业基地。
近五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7%以上,每年约有60%的毕业生签约大中型国有企业,近40%的毕业生签约中航工业、空军装备维修、民航运输、航天科技等行业企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南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5720工厂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建校六十余年来,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为部队、航空工业企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今,学校站在“双高”建设的新起点上,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战略,根据国家“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要求,为建成航空特色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而努力奋斗。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河北传媒学院
关注
勾心斗角,人心难测,关系永远大于努力。
评价
3.33
评论数
3
内推招聘
0

吉林外国语大学
关注
学校介绍
吉林外国语大学是吉林省重点高校。学校创办于1995年;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通过司法公证,将学校所有资产全部捐献给社会;2007年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点高校”;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试点单位;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翻译硕士)的培养试点民办高校;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所在美国开办孔子学院的民办大学;2016年成为全国唯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民办大学;2017年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的民办大学,圆满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2022年入选吉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A类)。
学校现已成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示范基地,吉林省应用型高素质外语外事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地区语种最多、特色鲜明的世界多语言文化教育中心,吉林省培养“多语种翻译+”人才和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摇篮。
3A051E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市净月潭旅游风景区,占地面积7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万平方米。校园内山水环绕的自然气息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相融合,凸显环境与人文的统一,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拥有在校生14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2556人、研究生1501人,外国留学生300多人,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外籍教师80余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巴西、日本、韩国、埃及、伊朗、印度尼西亚、泰国、蒙古、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塞尔维亚、乌克兰等国家。
学校设有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学院、东方语学院、西方语学院、中东欧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国际艺术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国际冰雪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了英语、日语、德语、法语、朝鲜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蒙古语、印度尼西亚语、波斯语、波兰语、捷克语、泰语、塞尔维亚语、匈牙利语、希腊语、乌克兰语、马来语等21个外语语种;拥有翻译、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会计、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出版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专业领域,涵盖文、经、管、教4个学科门类。其中,翻译硕士覆盖英、日、俄、朝、德、法、西、阿、意9个语种。学校开设50个本科专业,涵盖21个外语语种以及文、经、管、教、艺、工、法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双外语”和“小语种+英语+专业”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多语种翻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吉林省培养“多语种翻译+”人才和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摇篮。
学校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村)、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1个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有13个吉林省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6个吉林省品牌专业,8个“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5个“十三五”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省级以上特色专业数占学校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一;2个省级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等16个省级研究平台,3个省级示范性特色学院,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校外实践基地;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高校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国家督学1人、国家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各教指委副主任、委员9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各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6人,吉林省高级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4人,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新秀10人。24门省级一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优秀课、1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士双学位等留学项目;获批5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合作开办金融学专业、与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合作开办德语专业(翻译方向)、与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合作开办西班牙语专业(企业管理方向)、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开办俄语专业,与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合作开办朝鲜语专业;拥有“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中非友谊中国政府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招生资格;加入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中阿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300人左右;每年学生出国出境参加本科双学位和本硕连读等留学项目以及长、短期语言文化交流达800余名,部分专业学生出国比例达到100%。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完备,拥有大型综合性语言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地球村,201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建有非外语专业实验实训中心,涵盖经济、管理、计算机、心理健康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世桥大厦,为学生提供“多位矩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多元发展空间。学校有同声传译实验室、机辅翻译实验室、数字化语音室、数字录音室、智慧教室、专业模拟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微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以及塑胶运动场、体育馆、室内游泳馆等各类教育教学和文体设施。学校图书馆是一所集文献收藏、学习阅览、交流研讨、科学研究、文化休闲为一体,融入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国际化元素的开放式图书馆,拥有一流的服务设施和WIFI覆盖的网络环境,有中外文纸质和电子图书286.5万册,电子期刊73.4万种,数据库43个,全年355天开放。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走公益性办学道路的办学思想。学校是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坚定地提出公益性办学、不要个人回报的学校,是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进行财产公证的民办高校。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吉外成为中华儿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桥梁,中外文化合璧之桥梁”的先进办学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最认真、最负责、最好的教育;学校提出办学要无愧于“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时间、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在这一思想主导下,学校坚持面向市场、突出特色、苦练内功、强化管理、精品办学、打造品牌。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在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上,实施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三个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渗透、形成合力的“六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交叉任职;在工作制度上实行了联席会议;在工作内容上实现了融合渗透。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库和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和寝室四级管理网络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注重育德、育心、育体相结合,通过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强调“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成才观,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制定和实施了《本科全套人才培养规格及方案》和《五育并举工作方案》,坚持德育铸基、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浸润、劳育淬炼,形成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科学设计了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制定和实施《实践教学指导大纲》《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大纲》及落实这两个大纲的《实施细则》,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了教育和教学计划之中。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现有社团、专业俱乐部197个,校级综合类社团30个。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国际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化发展。
531B31
学校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住宿”的管理模式。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学校把师德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抓教风带学风;通过“致远、务实、求精”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和“自强自律,求是求新”的学风的“三风”建设以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三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学校大力开展以“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天下大事必从细而做”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近三年,学校学生参加的各类专业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24项、省市级奖项1545项,涌现出了“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省级优秀班集体”“省、市级文明大学生”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成为学生的人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关注
教师的社会地位很好,工作压力较小,学校的学习气氛比较好,很适合女生来工作。学校较小,部分专业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建议:增加老师的福利待遇。
评价
3
评论数
1
内推招聘
0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普通高校。
学校始建于1997年。200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开始实施国家计划内招生。2011年,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更名为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河北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学校升格本科院校,更名为现名。
学校占地面积千余亩,自然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馆藏图书数量充足,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专业实验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一应俱全。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政治合格、人格健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创业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办学二十余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毕业生64000余人,学生就业分布全国,很多已成为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
学校立足河北,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土木与建筑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数智产业学院7个二级学院。
学校坚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培育办学特色。先后与新龙科技集团创建软件产业学院,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数智财经产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建华为现代产业学院,与百度合办区块链工程专业,与清博教育集团合办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办学特色不断彰显。
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为学生提供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海外实习及国际产学研合作等各类型、各层次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
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被评为“全国就业质量建设示范高校”“河北省社会组织诚信建设先进单位”“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AA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对口支援西藏职业教育单位”省属“红色社会组织”“平安高校建设先进单位”,办学年检中多次被评为优秀院校。学校在“挑战杯”“学创杯”“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品茗杯”等全国知名赛事中获得佳绩,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文艺作品入围“荷花奖”终评,优秀的办学成果和事迹在中央和国家重要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以及中央电视台和各大网站予以报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修德凝道”的校训和“闯、创、容、融”的大学精神,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战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在建设具有良好质量信誉、较大社会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道路上自信前行。
学校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为引领,科学整合了信息技术、建筑及装饰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流通、文化和艺术5个专业集群,对接信息技术、建筑装饰、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商贸流通、艺术文化5个产业链,构建了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科专业体系,是我省高校中开设IT类本科专业最多、最全、最新的高校。共开设建筑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风景园林、城乡规划、测绘工程、智能建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审计学、金融工程、跨境电子商务、会计学、网络与新媒体、艺术设计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数字媒体艺术42个本科专业。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

无锡太湖学院
关注
学校介绍
无锡太湖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多学科应用型本科高校,位于无锡市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占地2000亩,师生20000多人,被誉为“花园中的大学”,毗邻上海,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学校源于百年传承的“双一流”大学——江南大学,创建于2002年,2017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在2019年中国校友会大学排名中,无锡太湖学院位居江苏省同类高校榜首。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无锡太湖学院位列全国第6名,江苏省同类高校第一名。
师资雄厚 人才辈出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师192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占95%以上,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学名师、江苏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优秀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和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特聘国外名校兼职教授、国内产业教授等优秀人才300人。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横向课题等共459项;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CSCD等高水平论文586篇,获国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等100多项。
热门专业 特色鲜明
学校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智能装备工程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苏格兰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学校物联网工程、机械工程、会计学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入选数居全国同类高校之首;拥有设计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高校A类品牌项目“会计学”专业;商务英语、视觉传达设计、工程管理、物联网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会计学等15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室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苏南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入选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苏南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入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和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入选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物联网、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为特色的新型工科,数据金融、网络会计为特色的经管学科,视觉设计、三维动漫为特色的艺术学科,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学科以及健康护理、创新创业等实验实训平台,服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产业转型升级。
校企合作 质量领先
学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学校与阿里巴巴、罗克韦尔、中兴通讯、中电集团58所、国家超算中心、红豆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教学基地298个,提供高质量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技能训练。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3D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希望之星”、江苏省“创青春”创业大赛、江苏省高校高等数学竞赛等国家、省级高水平竞赛中获奖950余项。
国际合作 全球视野
广泛开展与国外名校和国内“双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全球大学排名400+高校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联合成立无锡太湖学院苏格兰学院,通过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与英国东伦敦大学、苏格兰大学、霍尔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国际名校签署“本硕博直通校际合作协议”;与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开展访学营项目,每年有很多学生出国交流、留学深造、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攻读研究生。
就业创业 前景广阔
就业渠道宽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强,学校每年组织百余场校园供需会,近三年每年有35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82000多个,岗位数与毕业生数之比达18:1,充分满足了毕业生就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近年来涌现出大批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其中,村官代表郭长鑫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亲切接见,其创办的企业年产值2600多万元;创业代表杨东华创办的实体公司年产值4000多万元;刘楠创办科技公司获巨大成功,荣获江苏省“十大创业标兵”。 护理学院优秀毕业生、无锡四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陆海林在2020年疫情期间驰援武汉,被誉为抗疫“最美逆行者”。
全国典范 声誉卓著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经世致用”校训精神,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示范校”、“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院校”、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试点高校,当选为全国新转设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全国非营利性高校联盟副主席单位。《人民日报》连续三次报道学校先进经验,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报道学校办学业绩500余次,学校多次在教育部召开的大会上作先进典型发言,成为全国同类高校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
评价
0
评论数
0
内推招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