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公考常识5000题 工作感受
2023-10-30
北京·编辑 评价

4030 当别有意图时,人们常用“醉翁之意不在酒”表达,这个精妙的成语出自何处?

人们常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那么“醉翁”是谁,既然意不在酒,那真意又在哪里?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称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醉翁”是他的号,据马永卿《懒真子》卷二载:“公生于景德之四年,至庆历五年坐言者论张氏事,责知滁州,时方年三十九矣。未及强仕之年,已有醉翁之号,其意深矣。”可见“醉翁”一词来自他担任滁州太守期间。据《醉翁亭记》,滁州西南有山名琅琊,风光秀美。山上有一亭名叫醉翁亭。欧阳修经常和一群朋友在那里喝酒聊天。由于喝少辄醉,在众人中又是年龄最大,故以“醉翁”为号。


欧阳修被贬滁州,本来心情郁闷。但还好有一群文人雅士作陪,可以纵情于山水之间。“醉翁”一词似表示自己在政治上的退意,他到醉翁亭喝酒更多是为了遣怀,于是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思是说我真正的意图并非喝酒,而是要欣赏这周围的山川秀美,山水带给我的乐趣发自内心,而酒只不过是一种借以抒怀的方式罢了。


后来,人们就用“醉翁之意不在酒”表达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如蔡东藩、许廑父的《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二回:“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关注微信公众号

「漂流蛙」

提交评论吧~